打造为民之政 筑牢和谐之基
      县委十二届七次会议提出实施“惠民优先”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形势、新跨越、新发展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更新理念,用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精心打造为民之政,切实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目标。
      精心打造为民之政,必须提升“为民”服务理念。“为民”是民政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民政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是不是把群众的辛苦冷暖常记挂在心上,是不是把一心为民刻印在心里,是不是千方百计着眼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是检验一名民政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为提升“为民”服务理念,县民政局利用每周一和每月10日“党日活动”,加强学习培训,教育机关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推行“亲情化、一站式、零差错”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强化“为民”服务理念的有效途径,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三次关于低保、五保、优抚工作的大型专题调研,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强化“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积极开展“心系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全局党员干部以“一对一”的方式,为农村五保、低保对象、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贫困农村家庭提供精神鼓励和物质帮助,真正体现出民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精心打造为民之政,必须创新“为民”工作机制。时代进步和形势的发展赋予了民政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民政工作要解决党政领导高度关切、社会各界普遍关心、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难题,就必须以“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民政工作机制,使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做得更实、民政活力更加彰显、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针对项目建设资金及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创新完善“对上争取一点、自筹解决一点、整合资源省一点、施工单位垫支一点”的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了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革命烈士陵园改造等各项民生项目的扎实推进;创新完善低保、优抚、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的定位更加准确、目标更加明晰、程序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
      精心打造为民之政,必须全面提升“为民”干部素质。民政工作政策性强、民众性强、牵涉面广、利益面广、敏感度高、关联度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政人的整体影响。我们把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的民政干部队伍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提思想、提境界、提责任、提能力、提效能,努力打造出一支有思想、有能力、会工作、具有强烈民政责任感的钢铁之师。为此,我们设立了板报宣传栏,编写出民政人“三字经”,搭建起“民政论坛”、“法制讲堂”、《民政简报》、《学习与交流》等学习交流平台,推行了定期岗位轮换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和考评奖惩、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营造出“人人为民政、民政为人人”的浓厚氛围,使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县民政局宋长山谈如何做好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