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黄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青藏高原东下,流经数省,到达东平湖畔,从东平县戴庙乡入境,转东北方向,流经银山镇、斑鸠店镇至旧县乡出境,流入平阴县,此处已属黄河下游,河床高出地面数米,是名符其实的地上悬河,现已成为黄河公园,供游人观览。
古运河遗址
古运河亦称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于七世纪隋炀帝开凿扩建而成。北起北京市的通县,经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南达杭州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大运河,它在历史上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过重大作用。运河故道在东平入境,分为元运河和明运河。明运河流经南旺,十里闸、开河、袁口、王坝口、自张坝口入东平县,经靳口、王仲口、大安山折向西流,经八里湾至戴庙西入黄河,在东平县境内为59华里108道湾。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分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干线全长1191公里。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全长90公里,途经泰安市的东平和济南市的平阴、长清、槐荫4个县区。济平干渠可以在长江水未调到山东之前,先期调引东平湖和大汶河水,向济南市区及沿途供水,不仅缓解济南的供水危机,还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改善,丰水年还可在东平湖泄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