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交通初步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本报讯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主线,在项目建设及发展中,创新思路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在贯中大道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水系畅通,新增一道涵沟;到远离稻屯洼湿地10公里之外的垃圾处理厂取土修路;将2007年的“废石”再利用……绿色交通、低碳交通成为全局发展的主旋律。
      多动脑筋 ,少动自然,是县交通运输局打造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一大特点。今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相继建设了贯中大道、滨河大道、滨湖大道等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完成了辛河路、于寺村至后梯路等农村公路的建设。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施工过程中,县交通运输局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性化施工的原则,多动脑筋,少动自然。在修建贯中大道时,需穿越稻屯洼国家湿地。该湿地水系发达,地质结构复杂,其中有3条河流分属不同的水系,分别承担着防汛、灌溉、排涝的功能,而根据原有图纸,需阻断一条河流新建一座桥梁。为尊重自然,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县交通运输局通过现场勘察决定新增一道涵沟以维持水系的畅通。在施工过程中,推行工程无害化施工,通过采取回收再利用、洒水抑尘作业、生活垃圾掩埋等措施,减少污染,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如今,贯中大道已全线贯通,一条9公里长的道路延伸出了旅游观光、道路运输、经济产业链等多种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节能环保,低碳排放,是县交通运输局打造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另一大特点。县交通运输局严格审核控制运输经营车辆,凡新进入运输市场的客运班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新进入的货运车辆必须确保是新车或在用的一级车辆,对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车辆坚决不允许进入市场。同时对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船舶,一律不得进入运输行业,并严把船舶检验关,对老旧、排放大、高耗能、高污染船舶逐步淘汰市场,大力推进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燃油消耗。据统计,去年以来,他们共淘汰不合格客运车辆32辆,不合格货运车辆318辆;并新增客车8部,货运车辆1043部,新增内装机环保型旅游船21艘。
      建设资源节约交通,不仅体现在客运车辆结构的调整方面,在能源材料使用方面,更是如此。据了解,在清河旅游码头建设中,东原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优先使用粉煤灰矿渣及疏浚土等替代传统材料,仅此一项节约资金近80万元,节约沙石材料1万余方。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