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
  抚今追昔,在童年记忆的长河中,过春节是最高兴的事啦。如今,在城镇过年远远没有我童年的春节年味浓。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春节最振奋人心的事、最开心的事、最尴尬的事等等,如同发生在昨日,历历在目。
  说起最振奋人心的事,不亚于今日神七上天、不亚于奥运召开,其因它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爸爸介绍,1979年春节,他被原东平县水河公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心情格外高兴。过春节前,他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家过春节要通电啦。真的吗?全家人耐心等待。每逢这个时节,除了大人有分工外,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当采购员,采购项目是柴油、火柴。那时,老家家家户户过春节都是点煤油灯,上面按一个灯罩。为了买一大瓶柴油,我小小年纪常常跑遍周边村庄仅有的5家水河供销社代销点,以保证春节生活照明用油。如今,全家成为所在村仅有的3家用电户,能不高兴吗?说干就干。爸爸找来本村电工方叔叔,从当时离大队部400多米远的电屋架设专线通往我家。为了过一个“隆重”的春节,我家5间正房、厨房加上院子共装有7个较大功率的灯泡,整个半亩见方的四合院灯火通明,引来周围不少邻居及小伙伴们驻足观看。在左邻右舍中,我们家院子最耀眼。在东平湖畔老湖区,人口密度大,为全县14个乡镇之最。我家与四邻不在一个建制村,其中3家为西三村,1家为前梁村。那时的用电原则是一个村一个电屋,各村用各村的电。直到1994年3月3日,我县原水河镇单楼村(现老湖镇)通上电,全市才真正实现村村通电。我家率先用上电过春节,也算一大新闻啦。
  童年的春节是刻骨铭心的,最开心的事是盼望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当时国家经济刚复苏,实行计划经济。购物全部实行凭票供应,国家工作人员每月收入仅三十元上下。对我家来说,全家8口人,仅靠爷爷当村干部挣工分、爸爸上班来维持生活,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过春节,往往是给哥哥、姐姐买块布做件衣服,我和妹妹“拾”他们的旧衣服穿。有一年春节,我们兄妹送给爸妈的礼物是5张“三好学生”奖状。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自家做的棉鞋,至今我记得清清楚楚:用一块块旧条绒布拼凑的鞋帮,鞋底是爸爸从公社机关找来的车轮旧外胎。那年由于穿上棉鞋早,结束了冻脚的历史。殊不知,这双普通的棉鞋,打发着妈妈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呀!
  在童年记忆中,过春节最尴尬的事莫过于老爷爷打了我的小报告。原来,在他的17个曾孙辈中,我最调皮、脾气最古怪,长大后经历最坎坷。老爷爷在大家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长,又有文化。这年春节给他拜年的人特别多。大年初一下午,拜年的人渐渐少了,他开始休息了。叔叔们正好从部队探亲回家,带回了不少食品。于是,我偷吃东西的好时节来了。当时,我鼓动姐姐一起拨开老爷爷的门闩,让姐姐盯住老爷爷同时,帮忙搬来灯挂椅,我站在上面,用拐杖把挂在屋梁上的篮子,先移动到八仙桌的上方,然后由姐姐帮忙把灯挂椅放在八仙桌上方,就这样经过一系列努力,我终于把一袋价值5角钱的牛奶饼干中饱私囊。由于我没有把篮子恢复原位,后来被老爷爷发现真相。为了给我留足面子,他没有在大年初一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得知后,狠狠训了我一顿,嘱咐想吃可跟老爷爷悄悄要,以免在众多兄妹中搞特殊。
  虽说大浪淘沙,物换星移,可童年的春节记忆却历久弥新。它昭示着时代变迁,时时提醒着我这位交通人:历史是生活的老师,珍惜明天就要把握今天,珍惜家庭就要把握自己,珍惜岗位就要把握言行。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