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 打造富民增收“绿洲”
      本报讯  戴庙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把滩区瓜菜生产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引导滩区群众大力发展以瓜菜生产为主的短、平、快致富项目,着力培植滩区瓜菜生产基地建设,滩区瓜菜生产基地已成为全乡乃至周边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了当地瓜菜种植业的规模发展,滩区王常、范庄等7个村基本实现无粮村,黄河滩区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绿洲”。
      该乡滩区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覆盖王常、西辛等7个行政村,该基地发展瓜菜种植4200亩、日光大拱棚720个,亩均收入1万余元以上。乡党委、政府积极加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政策驱动、干部引领、大户带动,滩区呈现出家家种棚菜、户户忙增收的喜人局面。基地发展以甘蓝生产为主棚室蔬菜种植,种植模式实行早春甘蓝、夏白菜、秋白菜三种三收,形成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无风险。按照市场行情,每亩大拱棚早春甘蓝、夏秋两季白菜收入可达15000元,去除成本等支出3500元,每亩纯收入由原来传统种植的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1万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
      该乡还发挥河滩适合栽培西瓜的资源优势,在滩区大力发展河滩西瓜种植,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向科技要效益,积极引导群众改良蔬菜品种,乡里先后从济南、北京等蔬菜科研机构引进甘蓝新品种,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乡党委、政府将在抓规模、扩总量上下功夫,积极实施西联东扩富民增收计划,着力打造建设千亩瓜菜生产基地、千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千亩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千亩山药生产基地,通过基地龙头带动,切实加快滩区群众富民增收步伐。
                                       (陆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