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在刚刚投产运营的沙河站欣鑫服装厂,笔者看到满车间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正在紧张有序快乐地忙碌着,或加工服装、或裁剪衣料、或缝制手套、或整理箱包。按照往年的场景,这些年轻人都会在沿海发达的城市打工挣钱。但今年,她们很多人选择留在了家乡,新建投产运营的服装、箱包、手饰、刺绣、手套、假发加工厂为她们提供了在家门口 “打工挣钱”的机会。仅欣鑫服装厂就提供了80多个工作岗位,人均工资达1800元,一点不比在外打工挣钱少。 今年以来,该镇紧密结合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把发展服装、箱包、手饰、手套、刺绣、假发等来料加工式小型企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该镇联合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来料加工户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政策、资金、信息、培训、场地、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通过扶持欣鑫服装厂、凌云服装厂、峰辉服装厂、天宇服装厂、靓妹箱包厂、青岛美松箱包公司仲山分厂、旭日箱包厂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加工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从事服装、手套、箱包等来料加工。同时,帮助加工户积极搭建业务对接协作平台,开拓业务渠道、扩大市场对接,确保尽快迈上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轨道,让投资少、占地小、用人多、效益好的一大批“袖珍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该镇已发展投资少、占地小、用人多、效益好的“袖珍”加工企业57家,“袖珍经济”让300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发家致富。 (关中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