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精心组织科学抗旱保丰收
      本报讯  近日,笔者在县农业局了解到,自去年10月份以来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我县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截至目前,全县麦田受旱面积48.9万亩,严重受旱面积20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县降水仍将持续偏少,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干旱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缓解旱情,冬前各级精心组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以抗旱浇麦为重点的麦田管理工作,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县政府于11月5日组织召开了抗旱浇麦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麦田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把抗旱浇麦作为当前农业、农村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来抓。同时,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农业部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累计下派技术人员500多人次,利用科技直通机发送技术信息100余条,专家讲座150多次,举办培训班300期次,培训农民1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水利部门认真做好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全力为抗旱浇麦服务;农机部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搞好抗旱浇麦农机具的供应、检修、使用和技术培训;石油部门确保燃油供应,严格执行国家核定价格,保证抗旱用油;县供电公司针对当前旱情,组织精干力量,奔赴田间地头,开展检修用电、抽水、排灌设备等多项支农服务,确保抗旱排灌24小时用电畅通无阻。
      县农业局技术中心负责同志介绍,全力做好小麦抗旱工作,要精心组织,科学抗旱。全县各级要抓住立春后的有利时机,组织发动干部群众,采取浇水、划锄、施肥等措施,扎实做好小麦抗旱保苗工作。一是及早划锄。早春麦田表层化冻2厘米时就进行顶凌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弱苗转壮苗。 二是科学浇水。在早春对旱情较重的麦田及时浇返青水。简单说来就是两类麦田应当早浇:凡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且群体头数不足的麦田,尤其是抢墒播种又从未浇过水的麦田,或整地播种质量差、土壤悬松翘空、失墒严重的麦田,开春后都应及早浇水。对于因晚播苗小苗弱的麦田应尽可能早浇水。一类麦田应当晚浇:凡冬前已经浇过水,且麦苗生长基本正常,亩群体头数在80万头左右及其以上麦田,可适当推迟浇水时间,待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再进行浇水。早春浇水要注意,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小水细浇,注意浇透,杜绝大水漫灌。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时再浇,以防冻害发生。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浇过水的麦田最好再能及时进行划锄保墒,以免板结裂缝。三是结合浇水合理追肥,促进麦苗转化升级。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组织协调水源,千方百计满足小麦抗旱灌溉的需要。凡是投入灌溉的水利设施,要加大流量,昼夜作业,加快灌溉进度;没有投入灌溉的水利设施,要立即启用,充分利用一切水源抢时灌溉;特别是引湖、引黄灌区和二十里铺电灌站要充分发挥灌溉骨干作用,加大引抽流量,坚持昼夜抢灌。水利部门对机电设备损坏的水利设施要抓紧抢修,力争尽快投入灌溉。乡村两级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逐村逐户做好群众抗旱春灌的组织发动工作。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深入田间地头,流动作业,为群众搞好抗旱服务。        (王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