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集 谋篇布局开局年 脚踏实地求跨越 |
3/21/2011 9:20:16 AM
添加人:李华宁
|
本报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决战增量跨越,进而实现总量跨越的关键一年。为此,彭集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条主线,做好三篇文章,突出五项重点工作”的全镇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镇,打造富裕生态和谐彭集”这一目标,以项目建设、城镇综合配套改革两条主线为总抓手,着力做好重化工业新镇、现代农业强镇、旅游商贸物流重镇建设三篇文章,突出工业经济、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五大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全面领先、增量持续攀升、总量赶超进位。围绕这一目标任务,该镇将重点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重点搞好“三个项目区建设”,即搞好以瑞星集团、宏达铁矿为依托的镇驻地项目区建设,做好化工、铁矿产业的延伸和老企业的技改扩规文章;搞好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前郑海项目区建设,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搞好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为主的袁楼项目区建设,打造项目建设新高地。 以资源开发为支撑,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在铁矿资源开发上,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在宏达铁矿建成投产、盛鑫铁矿选址落地的基础上,力争山钢铁矿尽早开工建设,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砂资源开采利用上,根据已成功探索的边缘矿产开发与土地整理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规范运作,加大开发力度,实现和谐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新兴产业,加快旅游要素建设,重点搞好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戴村坝休闲游乐园”建设,打造有彭集特色的沿大清河旅游观光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做好已流转土地的后续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圆葱、生姜等其他特色种植,推进高效瓜菜种植、园林花卉业发展,努力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鲜明、连片规模发展、产出效益明显的特色农业发展局面。依托一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瑞星集团扩规后西部存地,规划一东一西两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充分吸收利用外来资金,引导新增土地流转5000亩,增建蔬菜大棚30个,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加快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更高水平。充分发挥9个市、县级试点示范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在积极扶持发展盛铎商贸、可嗑食品、金达木业等重点企业的同时,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1家。 以城镇建设为龙头,为加快发展搭建稳固的载体和平台。牢固树立“配套县城,建设南大门”的意识,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镇驻地新一轮总体规划,依托105国道、331省道两条主干线,立足配套服务物流园区、铁矿生活区、瑞星生活区和矿区群众转移,把城镇发展重心向北拓展,与县城建设融为一体。 以增收节支为核心,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善于生财、聚财、理财,加大财源建设,巩固发展现有财源,努力扩充后续财源,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力争创建一处省级规范化学校、一处市级规范化学校、两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处县级规范化幼儿园。认真抓好镇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争2011年99%以上的卫生室达到规范化标准,新农合分两次筹资,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加强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完善镇中心文化广场,加快各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设步伐。继续抓好敬老院扩建和以副补院工作,优化各项服务,改善院民生活,确保入院率达到80%以上。(李文启 袁恒田 刘兆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