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戴村坝景区采访时看到,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截至目前,景区车行道路已经竣工通车,日晷广场雕塑以及地面大理石张贴完成,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河道疏挖整理,游船码头及亲水平台砌垒工程,木栈桥以及窦公堤上人行步道施工、北裹头护砌工程,石护栏、步行平台铺装,观坝亭和听坝平台以及景区标志性建筑戴村坝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博物馆内部装修安装、周边地形整理、绿化工作全面铺开,售卖亭和观景亭以及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景观绿化等正在进行细部深化整理。工程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预计到五一,各项工程基本进入尾声,戴村坝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戴村坝景区建设工程是以明代水利工程戴村坝为核心的景观工程,包括大汶河、汇河、城市引水口、生态湿地等多个景观资源,其中戴村坝、窦公堤、灰土坝与城市引水口古今水利工程组成了景观的主体。景区内以戴村坝和城市引水口为景观核心,分别建设戴村坝博物馆和引水工程展示馆,形成两大景观节点,并在滨河大道汇河入大清河口处建设雕塑广场,广场上的雕塑为日晷,象征着戴村坝的悠久历史,并且以此为地标。在窦公堤与大汶河北堤之间的区域建设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改造现状沙土地,利用周围河流的渗流水形成湿地,并引汇河水补充湿地。整个景区依靠“中国第一坝”的品牌优势,以体验、展示戴村坝历史文化为主要游览形式,辅以生态休闲游的职能,让游客观坝、听坝、游坝、知坝,重点体现了古今对话、天人对话、动静对话的设计理念。
景区内建设车行道路3条,分别为一、二、三号路,一号路自滨河大道汇河入大清河口处至戴村坝北裹头,二号路自戴村坝北裹头至窦公堤北端(位于窦公堤堤顶),三号路自窦公堤北端至滨河大道黄徐庄处,整个车行道路呈“C”字型。大汶河北堤、汇河堤的堤顶路作为步行景观道路与生态湿地周围的木栈道相连,形成景区中央的步行网络,完善景区内的交通系统。在戴村坝北裹头上游处,设置游船码头及亲水平台,用以停靠游船和快艇。在戴村坝北裹头建设观坝亭和听坝平台,让游客观坝、听坝,零距离感受“中国第一坝”的魅力。
整个景区工程于2010年4月份开始动工。作为建设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和河道管理局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具体人员,盯紧靠死在工地上,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今年新年刚过,大年初三他们就开赴施工现场,拉开了奋战序幕。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他们经常天一亮就出发,天漆黑才回家。一天下来,鞋里、身上满是泥土。工程科长肖波组织进行景区道路施工时,曾经整整4个昼夜连续靠在工地上。今年大年初一,戴村坝景区湿地公园工地上由于汇河上游突然来水,施工围堰被冲毁,发生险情。得知情况后,工程科科长肖波和副科长付茂鲁马上赶到工地,顶着寒冷的北风,组织人员整整抢修了一天一夜,期间,他们没喝上一口热水,没吃上一口热饭。他们说:“如果个人多付出一些,能够让工程建设快速有效地推进,那么我们的付出就有了价值。” (记者 王庆海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