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奉献的筑路人
      公路施工是野外作业,为了赶进度、保质量,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是每个筑路人都应该做到的。”当我们采访县公路局工程处副书记、副处长周长禄时,他平静地说。
      那就是说,只有下雨天,才是筑路人的休息日。然而,就在2009年文化中轴线建设项目中,即便是下雨天,他和他带领的施工队伍却正处在最紧张最忙碌的状态中。接手文化中轴线建设项目时正处在雨季,施工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又赶上要迎接全市经济调研活动。为了按时完成工程,又能保证质量,他准备了最没有技术含量,但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一捆捆的塑料薄膜。天一下雨,就赶快把路基罩上;雨一停,马上接着投入施工。他忙得连续三天没有合一下眼,局领导给他下达了每天必须休息四个小时的命令。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顺利地迎接了全市经济调研活动。
      2010年1月,国道220线开工。隆冬季节,他带领同志们就进驻了工地,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前期工程准备工作。为了多储备些材料,他春节期间也没有休息,提前购进中粗砂2万余方,为单位节省资金30余万元。白天,他奔走在地方政府、业主、监理之间,协调各种关系,抓生产,保质量,促进度。晚上,台灯下的书桌成了他继续工作的战场。他又写又画,思索着工程的进展、成本控制和施工技术中遇到的难题。220国道修建任务是我省迎“国检”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县里的重点工程,他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一天早上醒来,他感觉到面部十分僵硬,他知道,过度的劳累、冰冷的寒风,他面部神经麻痹病又犯了。他没有声张,照常工作,看到一切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他才悄悄走进医院治疗,治疗结束就马上赶回工地。直到病情好转,他谁都没有告诉。
      在他的意识里,现场就是“家”,工地就是“家”。 每一个工程项目成立,他都在第一时间入驻项目部。即使工地在家门口,他也带头吃住在工地。泰东路大修改造项目就在接山镇驻地,离家不足三十里地,即便是到县城购料,他也从不进家门一步。他的妻子说,你只知道孩子喊爸爸,孩子怎么长大你都不知道。他知道,他欠家人和孩子太多了,但是当他看到一条条平坦笔直的大路和一座座结实的桥梁,他的心里却又是那样的充实和自豪。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