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站镇创新载体 搭建党建新平台 |
5/23/2011 6:47:49 PM
添加人:李华宁
|
本报讯 沙河站镇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为目标,以党建“三级联创”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良性模式,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龙头”工程,提高镇党委的执政力。在“三级联创”工作中,该镇把党委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向“政策引导型”转变,由“室内遥控型”向“现场调研型”转变。通过打造“能言善思型”班子,提高镇党委的决策力;打造“包容和谐型班子”,提高镇党委的凝聚力;打造“干事创业型班子”,提高镇党委的战斗力;打造“阳光施政型”班子,提高镇党委的公信力;打造“亲民爱民型”班子,提高镇党委的亲和力。 实施“堡垒”工程,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该镇把加强农村支部班子放在突出位置,着重实施以“抓好一个带头人、走好一条路子、落实好一项制度、培树一批示范村、建好一个阵地、夯实一个基础”为内容的“六个一”工程。通过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全镇有42个行政村新上了致富项目,有21名党支部书记成了“项目书记”,有93名支部委员成了“项目委员”,有437名党员成了“项目党员”; 走好“人才强村”路子,把1000多名乡土人才全部纳入了“乡土人才库”,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农村党建“五位一体”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实施了新农村“双示范、双模范”带动工程,在全镇培树种、养、加等示范典型38个;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化”的思路,筹措争取资金200多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23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推广小辛庄、前河涯等村成功经验,带动23个村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实施“旗帜”工程,发挥党员的执行力。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政策法规的‘讲解员’、村务政务公开的‘监督员’、上传下达的‘联络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干群关系的‘协调员’、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带民致富的‘技术员’”和“会学、会想、会讲、会干、会写、会廉,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员”和“六会、双争”活动,使党员干部的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创新”工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开设“学习论坛”、“创业论坛”和“书记讲坛”,通过“课件+政策”确保育好人,“课件+辅导”确保学得会,“课件+项目”确保用得上,“机制+服务”确保得实惠等有效形式,延伸了学教触角,创新了教育形式,培养了一批既讲团结又顾大局,既懂政策又会工作的镇村干部。以实施“泰山先锋”工程为契机,探索建立了以“评价定星,联星计酬”为核心的农村党支部、党员多元量化评价体系,并实行了目标量化、三评打分、据分定星、联星计酬、动态管理,其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建立了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实施了“培养工程”和“反哺工程”。近年来,全镇外出务工党员共引进项目43个,引进实用技术80多项,提供信息360多条。 (关中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