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站镇 “五项硬措施”引领村级班子建设 |
8/5/2011 9:02:08 AM
添加人:刘晓
|
本报讯 村级班子建设是农村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就如何选准建好村“两委”班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凝聚力和战斗力,沙河站镇通过五项工作措施,有效提升了新建村级班子的干事创业能力。
——“选能人”,建好村级班子。近年来,该镇按照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和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等“三高三强”型人才标准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实行镇村共管。镇村两级每年对库中人员从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成绩、为民服务情况、党员群众满意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一次实绩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进行沙里淘金。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通过实行“人才自荐”、“组织推荐”、“公推直选”、“分类选举”四项举措,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使一大批“素质好、威信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干事”的复合型“乡土人才”呈现在党员群众面前。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镇有116名“乡土人才”进入了村级班子,占村干部总数的79%,其中有63名“乡土人才”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例如,柏村集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运上任伊始,就拿出1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多方筹措资金40多万元,硬化村内大街2850平方米,修路6000米,挖排水沟3000米,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 ——“强培训”,提升执政能力。为提高新任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能力,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该镇围绕“怎样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村干部”这一主题,从农村政策法规、农业产业化发展、化解民事纠纷、预防职务犯罪、村级财务管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对村“两委”班子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培训。通过邀请县检察院领导来镇进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培训,新任村干部打好廉政勤政“预防针”,提高村干部拒腐防变能力;通过邀请县农经办、减负办领导对65个村的村会计、村民理财小组进行业务培训,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通过组织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外出参观,激发了村干部的创业热情,提升了比学赶超能力;通过组织“产业党员”外出学习,点燃了党员的干事激情。村“两委”换届以来,该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4次,培训村干部4期,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通过强化培训,目前,90%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已成为既懂政策法规、又善民主决策,同时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和发展欲望的新型村干部。 ——“理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为帮助新任村干部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该镇通过“百名干部进百村解百难”活动,将全镇65个行政村合理划分为“经营收入型”、“打工收入型”、“资产收入型”和“流转收入型”四个类别,然后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增收措施,挖掘增收潜力,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在此基础上,该镇以“围绕农民增收谋发展、围绕村集体增收谋发展、围绕为民办实事谋发展、围绕重点工作谋发展”为主题,通过召开富民兴村献策会、先进典型报告会、村支部书记座谈会等有效形式,为各行政村理出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韩圈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但是一家一户的种植规模小、效益差,他们根据该村实际,帮助村里确立了“搞好土地流转,学习先进经验,创立特色产业,带民发家致富”的经济发展思路,帮助其与泰安亚细亚、东平农源农资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生产合作关系,建起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目前,该村800多亩蔬菜已获得国家级“有机蔬菜基地”认证,所生产的有机芦笋、山药、牛蒡、土豆、青刀豆成为加工企业的免检产品,平均亩产值8500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年增收680万元。 ——“定措施”,抓好工作落实。为促进干事创业,提升工作实绩,该镇以“承诺量化、素质提升、综合评定、量星授旗、动态管理”为重点, (下转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