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瓦砾遍地 今朝水秀山青

  舒缓悠长的人行步道,形色各异的嶙峋怪石,轻柔曼妙的音乐,波光鳞鳞的水面,青山和绿树的倒影,鲜花盛开的岸边花坛,奔流而下的瀑布,记者漫步在龙王潭,被一幅和谐自然优美的山水画卷所陶醉。那山、那水、那石、那树,无不让人产生一种不似江南、胜似江南的观感。
  在和周围居民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一片老砖厂所在地,沟壑纵横,瓦砾遍地,荒草满坡,再加上周围居民把生活垃圾往沟中乱扔乱丢,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仅工程开始之初就清理出垃圾1万多吨,与现在的景象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为彻底改变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园林县城,我县于2009年拉开了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的大幕。龙王潭作为生态水系北线工程的第一个节点工程也是最高的工程,在城市防汛和水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工程设计建设总面积为38590平方米,设计常年水位2.5-3米,常年可蓄水15万立方米,最大库容量可达到34万立方米,可以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需求。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决策和部署下,龙王潭工程建设的重任交到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一班人手中。面对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他们二话没说,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工程建设的坎坷之路。工程建设需要5、600万的启动资金,而刚成立的指挥部却几乎一分钱都没有,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启动,他们利用个人关系,求亲告友,采取自己想法借一块、银行贷一块、共同筹一块等方式让资金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拆迁工程中,指挥部所有的成员都吃住在现场,经常晚上12点多了他们还在群众家中口干舌燥的讲解着、劝说着,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涉及92户,总面积25616平方米(其中顺街楼面积共2811平方米)的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工程于2010年11月15日正式开始动工。
  为了保证工程的防汛效果和景观效果,执法局提出了“质量、进度、安全、协调、服务”的指导方针,局里拿出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日夜靠在工地现场。为达到防汛工程要求,他们多次向水利局专家请教,学习各种水文资料以及上游山区来水情况,和他们一起研究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在打垫层和混凝土施工期间,为确保质量,指挥部王允革、李茂银等同志曾经三天三夜没合眼,直到垫层全部打完,质量完全合乎要求,他们才放心地离去。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011年5月1日通水蓄水的任务要求,全体人员日夜加班加点,从没有过礼拜天和节假日的概念。副局长郭晓光腋部囊肿需要手术,为了不耽搁工作,他任何人都没有告诉,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做了手术,做完手术连消炎针都没顾上打,就立即来到工地现场;李茂银家在东北,一年也就回去一趟,过年了,因为工程吃紧,他把妻子和孩子打发上车,而他只能在大年三十的工地上打个电话向老人问个平安;王允革身患高血压,而且眼睛患中心性网膜炎,医生建议必须休息,但是他却没有休息过哪怕半天时间。一位江苏沭阳的承包商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说:“都说沭阳速度,你们东平的速度沭阳也比不了!”在4月30日11点左右,当看到瀑布上的水流奔涌而下,清澈的汶河水涌入潭中的时候,很多人喜极而泣,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为突出龙王潭的景观效果,他们在原来规划设计有些地方和实际脱节的基础上,在工程之中学习工程、感悟工程、提升工程。为了改善原设计中亲水平台过陡的弊端,他们将亲水平台往里进行了大幅度平移,将景观湖区做了四个层次划分,从城市往湖面依次为望湖区(绿化带区)、远水区(由乔木和灌木形成的半围合空间)、见水区(入口广场沿湖区休闲步道)、亲水区(亲水平台),在平缓舒坦的花园式平台上将人们逐渐引入水面之中。为了彰显生态特色,他们在设根据湖岸原始形态,将堤岸分为二级,一级河岸主要用途为亲水和散步为人流重点区域;二级河岸主要为植物苗木,园林小道和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景观石,满足了人们赏花、观树、赏石、憩息的需求。背景音乐、健身器械、雕塑小品、脚踏游船、景观廊架、景观亭灯,无一处不彰显着建设者的人文所在、细致所在、关怀所在。“真没想到,原来那么脏乱的地方会变得这么漂亮,真没想到我们的周围处处是美景、是花园。”听着周边群众由衷的感叹,记者也被眼前的山水美景所感染、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