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畜牧业实现扩规增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抓好畜禽规模养殖,着力培植规模饲养场户,不断膨胀饲养总量,实现了畜牧业扩规增量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目前,全县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发展到25个,各类畜禽规模饲养场总数累计达到1700个,其中上半年扩建、新建148个。畜禽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
      今年,我县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千方百计发展畜牧业生产。借助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场改扩建项目,建设了成河生猪养殖场、秋生生猪养殖场、三官庙良种猪场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了生猪饲养规模发展,目前,全县生猪规模饲养场发展到360个。由山东冠博畜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生猪养殖场已规划建设,占地220亩,总投资8500万元,年可出栏商品猪10万头以上。山东旭联养殖有限公司在东平街道闫村社区规划建设集生猪繁育、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达6000万元。稳步推进奶业富民工程,指导养殖小区和大型规模养殖场扩规增量。积极帮助奶牛场在场区布局、牛舍建设等方面科学规划,为散户进区打造发展平台。今年,宣博奶牛养殖小区在原有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对小区进行了扩建,新建牛舍2栋,吸引散户进区养殖,新增奶牛存栏200余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能力。并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奶牛场。今年上半年,沙河站镇充分发挥农业大镇地多、粮多、秸秆多的优势,积极谋划,利用移民资金200余万元对原三官庙棉厂进行改造,建设奶牛场一处,计划养殖奶牛600头。目前,已建成秸秆青贮池1000余立方米。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80万元,对州城奶牛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全面带动全县奶牛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提高了奶牛综合养殖水平。截至6月底全县奶牛存栏 0.64万头,同比增长18.9 %。目前,全县建成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个,400头以上的1个,规模化比重达到70%。
      大力培植麻鸭、特种动物、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优势特色亮点畜牧产业。我县把推动麻鸭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办了多期养鸭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刁有祥教授来东平指导,为麻鸭基地建设提供了电、路、贷款、贴息等服务。积极与企业对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姜仔鸭二期工程鸭苗孵化和饲料生产项目进展顺利。全县特种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库区部分乡镇,老湖镇是特种动物养殖量最为集中的乡镇,该镇因势利导,实行“镇引导、村牵头、户联合”的办法,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小区。目前,该镇特种动物总兽群在60万只以上,占全县总兽群的75%。紧紧围绕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科学养殖、提质增效,加快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生产,养殖小区、场、户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膨胀。大羊镇东南村展延龙投资200余万元扩建了大羊清真牛肉加工厂和鲁西黄牛养殖场,建立了养、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带动了当地肉牛的饲养。彭集镇马绪民在后亭村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小尾寒羊养殖场,存栏600只以上。全县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13万头、43.5万只。同时,我县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经费落实到位、强制免疫全覆盖到位,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记者  谢飞  通讯员  刘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