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创新提升发展层次

(上接第一版)
  工业项目强势崛起。把项目建设作为振兴镇域经济的总抓手,全镇上下全力以赴,盯紧靠上抓项目。对在建项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加强督促,搞好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现有的老项目,引导企业注入资金、技术,深化技改扩规,提高工业项目规模实力和竞争力。立足内涵调整,加大科技投入。高度重视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金山橡胶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常压、无水、无废气排放橡胶粉脱硫新工艺获国家专利、PCT国际专利,省、市、县科技进步奖。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创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鑫香”、“薇蓝帕”、“德心舒”等品牌。金山橡胶公司的“新型常压、无水、无废气排放旧橡胶粉塑化机”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该公司自动智能高效的第六代光电塑化机下线,同时,追加投资1.2亿元,在县工业园区建设了山东金山橡塑科技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将形成年生产光电塑化机600台的能力。全镇培植规模工业企业44家。金山科技装备、金象橡胶、鑫山橡胶、顺达工贸、中储粮二期等项目加紧建设;德广工贸二期、泰伊服饰二期、正通牧业、和美聚隆二期、胜利活塞厂等项目投入运营;泰银纺织、金山橡胶、华盛鞋业、华光制塑、鑫香面粉等技改扩规项目全部达产见效。招商引资突飞猛进。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捕捉信息,坚持走出去,主动出击,利用人脉资源,加强对外联系,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中储粮、和美聚隆、德广工贸、金山科技装备、正通牧业等几个过亿元项目在接山落地生根、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彰显新优势。发挥农业大镇的优势,围绕农业增效、集体和农民增收,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有序流转土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全镇调整土地面积6万亩,培植了酿酒葡萄、有机蔬菜和苗木花卉产业。
  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将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两处工业项目聚集区和以“四园两带”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项目聚集区主要是“一主一辅”。一主即镇驻地工业项目聚集区作为主要园区,一辅即原张河桥乡驻地及原淀粉小区作为辅助园区,两处园区现入驻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44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主要是建设“四园两带”四园即鑫源酒葡萄生态园、郑发大棚蔬菜、寿光金鹏有机蔬菜和馨园苗木花卉园区,两带即沿滨河大道和泰东路两侧的苗木花卉产业带,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集中连片,集约开发,年内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面积2万亩,打造特色农业的规模优势。
  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加快驻地仿古一条街开发,完成仿古商业楼120幢,大型商贸城和大型集市已投入使用。实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5个村土地复垦、中小河道清淤清障、抗旱找水工程等项目。坚持不懈地抓好镇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组成镇村环境卫生整治队伍。全镇投资260万元,对泰东路沿线辖区内的所有门头、门牌进行集中更换,组织专业队53支1万余人,动用挖掘机、铲车、拖拉机140余台次,清理柴草10万斤,土堆粪堆2万余方,提高了环境整治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结合,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所在。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人民群众改善宜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该镇切实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启动接山中心社区,将接山社区作为县城延伸来定位,与城镇开发相结合,打造极具特色的集住宅、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花园式新型农村社区。整个工程分三期工程进行,一期工程投资5600万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60000m2,首期容纳500户居民,由山东泰银建设有限公司和杭州二建建设有限公司两个开发商承建。一期10栋500套居民楼正加紧建设,预计年内完工交付使用。同时,建设了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文化站,改造扩建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70%以上。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镇村卫生一体化,建设规范化农村卫生室39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养老、上学、就医等难题,提高生活水平。
  ——关注人民群众利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如果稳定工作抓不好,干其他工作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镇、村这两级,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固不牢,就会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为此,他们把矛盾调解处理工作当作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成立了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制订了信访工作考核奖惩办法,镇与管区、村、镇直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一岗双责、属地管理、首问负责和双项承诺制度,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人,把工作落实到位。
  加大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在全县率先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建立了信访接待室,充实加强信访干部队伍,配备了微机、电话、桌椅、橱子等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条件。各村、镇直各部门建立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了信访信息员。
  强化措施,加大矛盾化解调处力度。镇党政主要领导按时在每月5日和20日参加公开接访,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月6天轮流值班。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分析的定期调度制度。定期排查信访苗头性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分清问题性质,有的放矢地靠上做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介入、早化解,力争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消化在基层,消化在内部。突出信访积案处理这一工作重点,有效化解了矛盾和问题,确保全镇稳定大局。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工作推进措施,才能激发各级干部干劲,凝聚发展合力,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保障。
  当前,矛盾和难题多种多样,有些可以通过短期努力解决,有些需要长远努力才能解决。为此,在重点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阶段性难题的同时,必须坚持阶段性目标和长期性目标相结合,努力健全完善化解矛盾、攻坚克难,推动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量化目标,砸实责任。按照总量跨越的目标要求,健全完善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各个单位、人头,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标准及完成工作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半年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单项工作排名,根据考核积分发放农村支部书记绩效工资。科学有效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极大地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调度,追求效率。进一步增强效率观念,每位领导干部根据各自分工,分线调度,靠前指挥。每项工作都拉出单子,倒排工期,挂帐销号。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对上周工作进行调度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跟上高密度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完成时间快、标准高、效果实。
  探索机制,攻坚克难。开动脑筋,创新思维,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新机制、运用新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土地委托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采取引进外商投资、公用设施租赁或承包等办法,政府、集体和个人多元化投入,破解驻地开发建设的资金难题;利用旧村复垦、土地置换等办法,解决项目建设的占地难题。
  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紧扣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接山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棱角,彰显工作特色,力求整体工作上水平,单项工作有突破。在工作摆布上,既把握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又毫不放松地抓好基础性工作,做到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即突出全镇的中心工作,又抓好阶段性、应急性工作,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实现重点突破。(颜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