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突破”迈出特色发展之路
(上接第一版)总共铺设公路两侧彩砖12000平方米,沿街商铺改造44500平方米,栽种柳树300余株,安装路灯100盏。继续加快完成渔人岛开发、安山新社区、通湖路商业街等项目建设,精心组织项目的开发推介,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安山社区已于2011年6月开工,目前主体已在建设之中。
      发展渔家乐,是全民参与发展旅游的重要环节。发展渔家乐,打造新渔村,能够有效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增加群众收入。让游客住渔家屋,吃渔家饭,体验渔民风情,既丰富了安山旅游内涵,同时增加乡镇旅游吸引力。作为试点先期启动的潘孟于村渔家乐项目现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全年预计突破30000余人,全村年增收300万元。
      通过多方面规划、发展,商老庄乡将逐步建成融休闲、体验、娱乐、购物、美食于一体的整套安山古镇旅游度假胜地,并以旅游开发带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向旅游综合型经济转变,尽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加快结构优化调整进度,转变传统种养模式,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业新突破。
      商老庄乡是传统农业乡镇,境内东西狭长,东部以水产养殖、稻米莲藕种植为主,西部以传统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农民种植模式普遍僵化、落后。乡党委政府适时而动,多次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各个先进村、示范点参观学习,总结借鉴先进经验。再结合乡镇实际,以“试点先行”再逐步扩大的探索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种养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粮食种植区推广“两菜一粮”、蔬菜大棚、菌类养殖等项目,莲藕水稻种植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品牌建设和旅游观光农业,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全乡现已实现土地规模流转4000亩、木耳养殖基地120亩、莲藕种植6000亩、绿色有机水稻4000亩。2011年下半年继续鼓励群众自愿、有偿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在总量上过万亩,在质量上树品牌,“安山”大米、菱米、芡实等品牌要走出去,扩大市场影响。同时借助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旅游兴农,以农促旅游。总投资15000万元的商老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突出了荷莲文化主题,打造齐鲁荷莲文化产业园,起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头示范作用,扩大旅游业发展的内涵。
      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做活水文章。引进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对甲鱼、螃蟹、乌鳢等特色水产品进行重点扶持,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其中,高标准的围网养蟹和稻田养蟹基地已经推广4500多亩,优质鱼1.2万亩、甲鱼200亩、乌鳢400亩、鱼藕混养500亩。养殖结构继续向精品、名品发展,“王八仨”无公害甲鱼和稻田养蟹已通过农业部技术认证并注册商标,逐步进行策划、防伪、精包装后逐步打入各大市场,实现品牌和效益共赢。
      畜牧业在原有的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基础上,积极培植牲畜养殖、麻鸭养殖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扩规增量,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加快项目的建设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项目,实现工业新突破。
      商老庄乡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扎实的行为,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服务全县项目建设的大局。南水北调八里湾泵站建设,在土地征用等方面牵涉到该乡3900余名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该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反复多次上门入户做群众工作,确保工程开工以来无恶性阻挠事件、无激烈矛盾冲突、无大型群众上访活动,构建该项目施工建设的和谐社会环境。依托县工业园区,该乡上下明确责任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落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指标,人人有服务,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国邦机械等两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同时,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围绕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发展基础、产业联动等要素,进一步搞好产业规划,把握招商引资的导向性和针对性,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区域经济。特别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湖产品、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扶持绿萝食品加工、水泊面粉厂等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市场定位,抓好长远发展;继续扶持东昇粮食加工收储中心投资二期5000万元扩建稻米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稻米100万斤,能有效解决大米深加工问题,实现“安山”大米创品牌、树精品、提效益的目标规划;在项目建设的速度、规模、效益和质量上,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郑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