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幸福乡村”建设中,沙河站镇把解放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创业欲望、提高群众创业能力作为基础来抓,他们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农村干部和乡土人才外出学习,帮扶农村创办致富项目,涌现出了一批“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村。 走进孙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正忙着绑竹扫帚、扎竹梯子、编竹篮子、勒竹篦子等,忙的不亦乐乎。孙村共有185户人家,是远近闻名的竹编加工专业村,该村年加工竹制品100多万件,是江北最大的竹制品加工基地。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竹编产业,该村成立了竹编加工协会,每年都派人到浙江、安徽等地,挑选毛竹、钢竹、水竹等不同材料运回分发给群众,并统一生产工艺、价格和销售,竹制品销售已由原来的送货上门转变为求货上门,产品销往河北、山西、辽宁等地,仅竹编一项,全村年增加收入850多万元,人均增收2600多元。而孙村,仅是沙河站镇特色经济村的其中之一。 特色经济兴村富民,在沙河站镇,特色经济村的形成方式各异,有能人带动型、传统聚集性、产业扩张型等,培育出了沙南养鸡专业村、屈楼养猪专业村、王堂豆腐专业村等。为推进专业村发展,该镇先后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化生产,组建营销团队,抵御市场风险。目前,沙河站镇已有瓜菜专业村、面粉加工专业村、木材加工专业村等各类专业村38个,专业村已撑起该镇经济发展的半边天。(关中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