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虽然已是秋天,但沿大汶河从戴村坝至接山镇刘所村,你就会发现这里蔬菜油油,花朵鲜艳,苗木繁茂,一派生机盎然。原来这里率先建设了一处村级高效农业示范园,成为该镇产村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该村紧靠大汶河,濒临大汶河和滨河大道。今年以来,该村以实施“强村固基”工程为契机,按照产村一体化要求,流转村里所有耕地、河滩地,建设一处占地10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在功能定位上立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推进,集高效、生态、示范、体验、休闲为一体;在规划布局上规划建设五个功能区,即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该基地由1名大学生村官创办,占地100亩,其中发展有机蔬菜50亩,苗木花卉50亩,拥有冬暖式大棚2个;牛蒡种植基地,引进临沂市苍山县客商,发展牛蒡600亩;山药种植基地,利用汇河滩堤,引进泰安客商,发展优质山药200亩;农户自采区,按人均8厘土地,发展农户自产自采自用的农家菜园100亩;村庄绿化区,村内三植七纵3600米街道栽植垂枊970株,樱花260株,紫叶梨274株,百日红180株;在技术支撑上以山农大、省农科院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理念,采用前沿科技管理手段和无公害栽培技术,以实现园区效益的最大化;在经营方式上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大学生村官+集体+农户,由大学生村官承包集体土地,由大学生村官投资经营,农户参与生产管理;客商+集体+农户,引进客商流转农户土地,建设有机蔬菜基地;集体+农户,探索建立边角经济模式,采取集体投资购苗,分户看护和管理,集体与农户效益分成办法,进行村庄绿化。山药基地就是边角经济由街头巷尾向河滩荒地的延伸。仅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一项,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000万元,村集体服务性收入130万元,农户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收入300万元。 (颜丙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