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业服务办到农民群众家门口
  “现在,俺足不出村就能了解到很多外出打工的信息,俺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亏了俺村的服务站。”来自梯门镇李所村的栾军谈起他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找到的工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切实解决好就业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传递不通畅、服务不规范、群众无需就业保障差等问题,成为县人社局一班人深深的思考。
  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瓶颈制约,实现就业服务质的跨越。今年以来,县人社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投入420万元资金,拉开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大幕, 一个遍布城乡、触角延伸到村庄的立体就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群众足不出镇、足不出村就能得到良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的愿望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将其列入2012年东平县为民实事办理之一,县主要负责同志明确作出了“不管财政多困难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的批示,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定下了厚实的基调。县人社局、发改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东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基《考核办法》,为平台建设顺利开展上紧了发条,铆足了劲头。
  服务平台建设没有经验,没有先例。为切实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试点建设,在全县经济基础最薄弱、条件最差的商老庄乡进行配套试点改造建设。按照未来10年发展不落后,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置设备”的原则,从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软件、网络等八个方面全力组织实施,并适时召开全县乡镇街道基层平台建设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为保证建设进度和效果,他们实行了周调度、月通报制度,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平台建设进行督导。局里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基层平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选派工作人员下乡镇担任驻乡镇街道指导员,明确目标,确定方向,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为保证建设的规范化,他们对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实行了“六统一”、“八到位”规范化建设,统一制作标牌、统一确定规章制度、统一制作指示图版上墙公示,统一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制定服务流程,统一设计工作台账,确保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软件、网络到位。并在全县71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并统一配发了标牌、制定了规章制度。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基层平台及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公布了办事制度和流程,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实行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做到了政策规定、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办理结果“四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平台服务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业务培训交流、定期举办工作培训班、组织工作组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基层业务人员迅速适应基层服务需要,为群众提供周到细致可心的服务。
  截至目前,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全面开展起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等方面工作,基本实现了基层平台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劳动监察、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六大功能的全覆盖,手段信息化、人员专职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成为基层服务平台的新特征。
  如今,群众在本村就能实时了解到就业的最新信息、新农保实施的有关情况、自身劳动权益的合理诉求和保障。服务平台已成为做好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托和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前沿阵地,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最基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