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浩浩日日新 |
12/18/2012 5:29:34 PM
添加人:熊金华
|
今年以来,彭集街道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以构建“123456”农廉体系为抓手,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目的,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清风徐徐,扬起创新发展之帆。
创新村权运行监控模式 “痕迹化”管理确保村权运行精细科学规范 “痕迹化”管理即通过痕迹管理来记录、反应、展示提升管理村级工作的过程、方法和成效。为扎实做好“痕迹化”管理工作,他们建立了考核管理系统,着重抓好日常和集中考核,建立了村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台账,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考核,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同时建立监督追责系统。村“两委”干部自觉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主动邀请村监委会成员对村级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实施全程监督;定期召开监委会座谈会、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会,汇报村级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痕迹化”管理贯穿五项内容,工作安排痕迹化,对村各项工作目标进行设置和分解,以书面形式下发执行;目标控制痕迹化,对工作目标设置和分解情况进行信息反馈或总结;履行职责痕迹化,依据12项村权所对应的岗位,及时检查每项村务的办理程序、备案表的填制、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等是否完善到位;监督管理痕迹化,对不按工作流程规定运作的村干部分三级进行预警提示,并将预警提示表存入相关档案中,对街道农经站下发的“问题反馈卡”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限时纠正;考核奖惩痕迹化,依照有关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对村干部个人工作完成情况实行考核奖惩记载。实现考核前有制度,考核中有依据,考核后有奖惩。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痕迹化”管理使村权运行由事后结果控制向事前计划和事中监控侧重,管理机制已趋完善,村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村权运行得到有效规范、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得以提升。 创新基层行风评议机制 爆发行评“正能量” 强化整改督办,爆发“纠建并举”正能量。针对上一年度行评中的普遍性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年初进行一次大整改活动,制订整改措施,采取“一登记、二督办、三验收”的三步工作法,梳理登记被评单位整改事项,积极督办被评单位限期整改问题,会同评议代表查验整改结果。同时,建立个案督办整改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案一卡”,既有事由,又有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并由评议代表签字,达到了整改要求的销号,整改不到位的全街道通报。 实行动态管理,爆发“帮促督查”正能量。每季度组织评议代表深入各被评单位,进行一次走访座谈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各被评单位的评议指标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接受代表帮促监查,较好地解决了“评议一阵风,评后就放松”的问题。 年末集中述职,爆发“提升工作”正能量。在年末市、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开展前,召开一次街道部门负责人集中述职报告大会。通过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年度履行职责、行政效能、制度建设和纪律作风等述职报告,有效地解决了个别被评单位对开展行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标准不高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行评促进工作、提升工作的根本目的。 创新“三务”公开机制 推进“三务”全面公开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三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三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程序和标准,指导村级“三务”公开工作,班子成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联系分管的管区、村,督促抓好落实,强力推进“三务”公开工作. 拓展形式抓载体。坚持因事、因地、因时而定和灵活多样、简便及时、利于监督的原则,采取“栏、网、会、文”等公开形式,定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分阶段公开阶段性工作,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统一制作公开栏,全方位公开;充分利用农廉网,广角度公开;召开各种会议,经常性公开;下发各类文件,宽领域公开。 健全机制抓规范。建立“三务”公开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处理等制度,将“三务”公开纳入整体工作考核体系。全面推行“三务”公开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程序“五统一”。开展以公开内容请党员群众“点题目”、公开过程请党员群众“点问题”、公开质量和效果请党员群众“作评价”为主题的“两点一评”活动。 注重实效抓监督。坚持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四管齐下,确保了公开实效。开通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建立接待室,开通网上监督信箱等形式,畅通监督渠道。邀请村务监委会委员,通过列席有关会议、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从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街道纪工委开展专项督查,对街道“三务”公开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促进“三务”公开深入开展。 (李红新 袁恒田 王缵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