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坑涯村的华丽转身 |
12/27/2012 11:37:21 AM
添加人:熊金华
|
一排排拱棚布满田野,一畦畦蔬菜田地连着地平线,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商老庄乡潭坑涯村按照乡里“高效农业”发展战略,把种植蔬菜作为做"活"做“足”土地文章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土地流转样板区,实现了由单一种植模式“经济体”向多元种植模式“经济体”的转变,提高了群众和村集体收入,为村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富有土地的村庄做出了榜样。
想发展要发展,靠的是正确的发展思路,想干事干成事,靠的是真抓实干。潭坑涯村土质肥沃,水质优良,灌溉、排水生产基地设施完善配套,群众发展意识强。村两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耕地较多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集体增收、村民增收的好路子。村两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本村实际,带领群众学习实践外地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经党支部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流转土地,建立有机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党支部引领党员骨干和种植专业户成立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订单合同,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良种、生产物资供应以及栽培技术指导、农产品收购,专业合作社成员负责有机蔬菜生产管理,每亩可比传统种植模式收入大幅增加。为找准为民服务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村集体投资30万元,按照服务生产要求,为基地完善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打机井10眼、铺设电缆1000米、修道路500米,建服务管理厂房、仓储房舍等基础生产设施,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承包给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基地运营后,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提供每亩100元有偿服务费用,村集体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 集体收入增长的同时,群众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承包户丁宝玲家中,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她今年承包了10亩蔬菜基地,种了3茬,第一茬种的是西兰花,亩收入达到2600多元,第二茬种的是毛豆,每亩达到2200多元,第三茬种的是菠菜,每亩达1200多元,实现了每亩纯收入4000多元。她笑着对记者说,与以前相比,一样的地,一样的人,收入却不一样。要是早几年承包,俺早就发了...... 潭坑涯村对村内闲置废弃校舍、土地等资产采取拍卖、经营承包方式,拍卖废弃校舍15间,盘活资产10万元,发包集体土地60亩,每年承包费2.8万元,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目的是服务于民。村两委一班人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把更好地为民服务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村集体增收后,兴办了多项为民服务实事。为户户免费安装、使用自来水,铺设了水泥路,美化、绿化、净化了周边环境,安装了路灯及监控设备,建立了服务医疗室和幼儿园,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