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特色种养鼓起农民钱袋子
(上接第一版)同时,该镇与寿光合作的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也将于今年建设生产;前张黑木耳基地建设,今年计划发展到200多亩;以王常、范庄滩区瓜菜生产基地为引领,引导滩区王常、西辛、范庄、薛庄、张垓、十里堡、戚垓等村大力发展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和山药、中药材种植,新增瓜菜2000亩,大、中小拱棚300个,山药、中药材种植2000亩。万亩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将极大提升该镇农业发展水平,成为激发农民致富增收的“助燃剂”。
  在沈楼村,记者看到,一排排、一行行的银杏树给人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同行的镇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去年从浙江宁波引进的农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面积10000亩,分三期实施,2011年,通过土地流转,在沈楼、司里、陆庄、张垓等村已经种植苗木3500亩。2012年继续向周边扩展,扩大种植规模3000亩,力争到2013年达到10000亩。在现场,记者看到,有很多群众正忙着给树松土、施肥。从和他们的攀谈中了解到,他们以每亩每年900斤小麦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进行规模生产。由于该基地实行的是银杏和其它苗木互相搭配的立体化种植,浇水、施肥、剪枝、除草、采摘等的用工量非常大,他们平时就在自己原来的土地上打工,一般每天40元,一年下来,纯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呢。他们说,原来家里有地,就是出去打工了,麦收秋收忙的时候,也老是挂着家里。现在好了,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但每年能有一份不错的土地收益,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打工,省去了舟车劳顿的到处奔波,一家人还能团圆在一起,一举好几得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戴庙紧靠东平湖,水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去年,该镇标准池塘增加812个,麻鸭存栏量达到40万只,新增规模养殖场19处、养殖户320户。 在西金山麻鸭养殖户康广生家里,记者了解到,他家一共承包了3个麻鸭养殖大棚,麻鸭存栏量一般保持在1万多只以上。去年,他麻鸭养殖纯收入超过15万元,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富裕户。他告诉我们,看到他们挣了钱,现在很多群众都有饲养麻鸭的想法。为了切实促进富民增收,今年戴庙镇提出了建设万亩养殖基地的构想,一方面把该利用的鱼池、水面全部利用起来,引导群众发展河蟹、乌鳢等名优水产品养殖,全镇实现水产面积1.9万亩,名优特水产品养殖3500亩,河蟹养殖面积 10000亩。水产品产量 11200 吨。另一方面,继续围绕麻鸭、生猪、奶牛、肉鸡、肉羊、獭兔六大畜牧支撑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力争到年底,全镇生猪、奶牛、小尾寒羊、肉鸡、麻鸭、獭兔存栏量分别达到2.5万头、2700头、5.5万只、50万只、45万只、7万只,畜牧规模饲养场达到 313个,使特色养殖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燎原之势,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神兵利器”。(记者 王庆海 通讯员 
     牛晓燕
     陆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