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辅导报告会举行 |
5/25/2012 4:55:01 PM
添加人:王京玉
|
本报讯 5月22日,全市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辅导报告会举行,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做专题报告。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健,县委副书记吴国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民出席报告会。
赵德健在致辞中说,一切的根本在基层,一切行动的关键在基础。全县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推进全面崛起”大讨论活动的精神洗礼和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实现了转作风、强党性和促发展、保稳定的有机统一,“强村固基”工程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理思路、抓班子,引项目、培产业,办实事、增和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设“幸福乡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赵德健指出,王乐义同志自1978年担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至今,30多年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顾身患疾病的痛苦,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三元朱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科技村、富裕村、文明村。王乐义同志对党忠心耿耿,对群众全心全意,对事业尽心敬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王乐义同志不是简单的一位“绿色使者”,也不是简单的“蔬菜大棚之父”,难能可贵的是他这种精神、这种品德,致富不忘老百姓,本地致富不忘其他地方的群众,事迹感人、精神可贵。 赵德健强调,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实现强村固基,需要一大批具有王乐义精神的“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东平县要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迅速在全县掀起向王乐义同志学习的高潮,深刻领会、把握精髓,统一思想、指导实践。认真梳理各项工作,特别要查找工作的缺陷、盲点和不足,跟上有效措施,加大落实力度。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干成事、创一流为目标,抓实事、抓项目,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速,确保包保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为“第一书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当好辅导员、服务员,科学确定赶超目标,比质量、比速度、比效益。各位“第一书记”不仅仅是我们各村的第一书记,更是东平县与各领导机关的联络员,要根据省委市委要求,围绕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比服务基层成果,比工作创新,比工作业绩,比工作位次。大力弘扬先模人物干事创业、勇于创新、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加快形成比学赶超、活力迸发、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当好一名村干部简单地说,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走科技致富之路,带领农民增收。报告会上,王乐义讲述了几十年来科技兴农、劳动致富的实践经验, 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会和感受,并且结合自身实际, 就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当好一名村干部、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村干部谈了自身体会。整个报告,充分体现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与会人员普遍感到深受教育、备受鼓舞。 据了解,王乐义同志是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人,197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1989年,他发明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引发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带动当地和省内外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他身患癌症多年,但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忠诚实践党的宗旨,被群众誉为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记者 杨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