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庙镇宋圈村 做大食用菌产业促集体增收
  本报讯 戴庙镇宋圈村立足实际,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导,以合作社为管理服务载体,确立了“土地规模流转、做大食用菌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发展路子,闯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发展情况的致富路子,实现了薄弱村向经济强村的转变。
  选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村两委班子仔细分析研究后发现,本村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于发展立体高效、省地节源的食用菌栽培,并且所需的秸秆、牛粪等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供应充足。村两委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实地考察,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学习先进地区的思想发展理念,慎重的提出了“实施土地流转,实现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抢抓市场机遇,与福建莆田客商合作,开启了共同致富的征程。搞好服务,做大做强产业。村两委把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统一流转土地,免费提供菇棚,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产业运作模式上,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成立山东东平戴庙镇泰禾食用菌专业合作,合作社每销售一斤双孢菇,可提取0.1元管理费,仅这一项宋圈村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合作社实行食用菌产加销一条龙,基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高效益发展。合作社开展六统一服务承诺,即统一负责投资建棚体,群众免费使用,统一购买物料;统一联系干牛粪、稻草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统一育种,投资建立菌种厂,自己培育菌种,成本价销售给农户;统一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统一技术指导,从福建高薪聘请技术员,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提高技术指导,解决农民技术难题;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解决销路难题,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延长产业链、拓宽增收渠道。实现食用菌种植工厂化,新流转土地70亩,建设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项目,实现全年稳定供应,不受气候季节影响。同时建立食用菌加工厂,把双孢菇加工成罐头、面条、脱水烘干精装等多个品种,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有机蔬菜,在原有基础上,预流转土地500亩,用于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食用菌采收后,菌种原料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提高土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         (陆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