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街道 以“变”促变 |
5/30/2012 9:30:54 AM
添加人:熊金华
|
本报讯 州城街道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切入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求变发展”为主题,坚持“有钱大变、没钱小变、不能不变”的指导思想,以“变”求变,促进强村固基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他们把土地流转作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徐庄村实行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村发展高效农业。现在徐庄周边8个村仅土地流转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田园丰高效农业示范园所在地刘桃园村今年流转土地600余亩,村级增收40余万元。通过“公司+专业化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村民打工为公司种植杭椒、有机土豆、胡萝卜等,月增收1200元,实现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的四方共赢。 引导村民利用道路两侧和废弃荒地等边角旮旯和村民的房前屋后墙边等“自留地”栽种“摇钱树”。今年,街道积争取林业局等上级部门帮扶,将争取到的2000余株绿化树苗分发到村。各村将分得的树苗包干到户,村民负责管护,三年后出售,实现的收入三分归村民,七分入集体,既解决了有人栽树无人管护的难题,又增加了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如今边角旮旯里栽种的柳树、百日红、速生杨和紫叶李等树苗一改往年树苗集体死亡的乱象,长势良好。 紧紧抓住市县第一书记包村帮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带来的资源、资金和技术优势,带领支部书记转思路、找方向、办产业、谋发展、增收入。大寺村在第一书记刘庆三带领下,争取扶持资金50万元,完成710米的道路硬化;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家家吃上干净水;无害化卫生厕所安装率达98%;整理深挖水塘100亩养殖鳜鱼、中华鲟,开办水上人家餐厅,为旅游发展打开缺口。刘桃园村在第一书记杨永恒带领下,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解决了近600亩蔬菜的栽种难题。21个薄弱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工作均有了新变化、新气象。 为激发支部书记干事热情,街道充分参考中层干部定期上台述职的方式,将上台“晒”工作制度逐步引入村支书队伍。让各村党支部书记根据近期开展强村固基的情况,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村务公开、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帮民增收致富、解决热点难点以及办实事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讲事实,摆成绩,查缺点,找不足,谈计划,让干部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通过“晒”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加强学习、相互借鉴、弥补不足,推着支部书记求新求强求变。 (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