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之路
  如今,驱车行驶在我县的农村公路上,不亚于驶入快捷的国省干线,让人感到畅快、安全、舒适和放心。一条条平坦的公路将东平大地分割得错落有致。它像一张张网,连接着东平的每一寸土地;又像一条条血管,连通了人民群众的心。
  这一切,得益于我县实施管理养护分离,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
  这一切,得益于县光辉公路养护中心的应运而生。
旅游干道变“导游”
  “东平湖风景名胜区欢迎你”、“世界第一寨——六工山水浒大寨”……在水浒故里, 86块崭新的中英文对照旅游指示牌、交通指向牌陆续“上岗”,分别设在通往东平湖的滨河大道、贯中大道、滨湖大道,为国内外游客“畅游东平湖、活读水浒传”当上了免费“导游”。
  近年来,按照“水浒故里,江北水乡”的主题定位,我县提出了“双线串珠”发展框架,先后建成了滨河大道、贯中大道、滨湖大道3条高等级旅游通道。为确保游客对前往东平湖风景名胜区的道路方向和行车距离一目了然,县光辉公路养护中心积极响应,安装了86块旅游指示牌和交通指向牌,进一步扮靓旅游通道。据该中心主任牛立辉介绍,旅游指示牌为红底白字,交通指向牌为蓝底白字,均采用国家标准,全部中英文对照。这些免费导游的“上岗”,串联起“中国第一坝”——戴村坝、“齐鲁隋代第一大佛”——白佛山、已知北齐最大榜书--洪顶山等15余处主要景点,使游客直观、快速识别通往旅游景点的方向和距离,了解旅游项目的类别。
施工外行变内行
  县光辉公路养护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主要担负着全县479公里农村公路的养护职能,涉及到日常保洁、路面小修保养等任务。现有人员均由原交通运输系统人员组成,有的来自执法岗位,有的刚刚走出校门,还有的来自后勤岗位。
  面对现状,他们“一班子”人没有悲观,没有怨言,专门召开了碰头会,统一了思想认识:立足自身,团结协作,开好头,起好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滨河大道安装泄水槽时,他们就遇到了“拦路虎”。首先是资金的困难。养护中心刚运作,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不可能让系统外的人员去制作。其次是现有人员不精通专业,工期又不能拖延。中心副主任蔡怀伟说“我们自己试一试吧!”说干就干,他们根据上级制定的技术标准,在百度搜索,走出去到兄弟单位学习,尔后自己动手设计,自己施工,一遍遍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终于成功制作出较为满意的泄水槽。成功的背后是艰辛。为了完成任务,节省资金,他们自己运送材料,常常忙碌到深夜。之后,他们又动手制作了道口桩等农村公路附属设施。
  时光在流逝,家底在厚实。一年不到,中心的变化日新月异:从一张白纸开始描绘,15千瓦发电机、40千瓦发电机、切割机、5台打草机等机械陆续“安家”,办公室、保卫科、伙房等设施一应俱全;人员业务素质在不断提高,2011年圆满完成了全县所有农村公路的日常保洁及小修保养等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百分考核变“命根”
  “老徐,你现在哪里?路上有渣土?”
  这天下午,在滨河大道接山镇南山庄村路段,此时已到上班时间,中心副主任蔡怀伟拨通了养护员徐广林的电话。只听对方回答,“我正在路上走着呢。”这是该中心坚持日常考核、跟踪巡查的一个镜头。
  2011年以来,为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质量,养护中心专门制定考核制度,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到路面管理、路基管理、桥梁构造物及道路附属设施等5个方面,并将考核分数与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养路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养护中心,涉及接(山)李(范村)线等8条主干线的养护巡查日记,见证了他们日常巡查的足迹,巡查内容包括日期、桩号、路基状况、路面状况、标志标线、防护设施、处理意见等10项内容。“农村公路养护虽然又苦又累,可我们却感到无比的快乐。每当一天巡查结束,我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每一条县乡公路的路况,就像放了一部公路纪实片。”县光辉公路养护中心主任牛立辉自豪地说。                                                      (方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