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街道 五大工程做好村集体增收文章 |
6/13/2012 9:57:17 AM
添加人:熊金华
|
本报讯 东平街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重要抓手,探索实施领头羊、招商引资、变废为宝、差异化发展和典型培树五大工程,引导各村在现有基础上转型升级,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实施“领头羊”工程,抓关键人干关键事。“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开展素质提升活动,通过教育培训、参观学习、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党支部书记发展村级经济、为民服务的能力。今年,该街道分类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滕州、苏州、杭州、江阴等地参观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制定了村(居)党支部多元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等考核办法,将考核成绩与政治待遇、经济报酬相挂钩。政治上上挂管区党总支委员并享受管区补贴待遇;经济社会各业上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奖励;基层组织建设上以一星级为基数,每增加一个星级绩效补贴按20%递增;对村集体经济专项考核,按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奖励支部书记作为绩效工资,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强借外力促发展。今年,街道制定了《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规定》,根据招商引资额的数目、性质奖励引资人员,按引资企业实缴税金街道收入可用部分的20%奖励村集体,鼓励村级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借力发展。截至目前,村级招商引资项目已达15个。村集体通过土地出租、企业税收返还的形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为民服务的经济能力;群众可就地就近就业,解决了闲散劳动力的安置问题,达到了强村和富民的统一。 实施“变废为宝”工程,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经营管理专项调研的机会,对全街道74个村(居)的“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坚持“资源变现、变废为宝”的观念,对村集体所有的停产企业、闲置房产、“四荒”资源、水利设施等,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综合开发利用,发挥现有存量资产的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西辛庄村对原来村里的小学改造创新后租赁发展餐饮业,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1万元。 实施“差异化”发展工程,做好特色经营文章。东平街道有城区村、园区村、山区村、涝洼村、平原村等不同类型的村(居),根据每类村的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发展项目、增收渠道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引导城区村发展商贸流通业,园区村发展工业经济,山区村发展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涝洼村做好“水”的文章,发展高效养殖业和观光旅游业,目前,已初步形成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实施“培树”工程,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在推动全街道“强村固基”工程开展的同时,注意发现和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在原有赤脸店社区、李范村社区、井仓、无盐等典型村基础上,培树选树一批新的“叫得响、立得住、过得硬、推得开”的优秀典型,发挥“第一方阵”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全街道的37个薄弱村分层次、分类别与典型村建立帮扶对接关系,定期到典型村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心得,积极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李灿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