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它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免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而病理改变不一,预后不尽相同的原发于肾小球疾病的总称。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为主。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隐袭、缓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如不积极地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迁延、反复,可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炎的发病方式一般有一下三种:
  一、隐匿起病: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轻度浮肿,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多通过体检发现此病。
  二、慢性起病: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痛、纳差;眼睑和(或)下肢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性大量蛋白尿。也有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伴有肾功能正常或不同程度受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
  三、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因劳累、感染、血压增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使病情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抵抗力与免疫机能均低下,体力也较差,尤其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体育活动是一种需要消耗体力的活动,而劳累又是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加重,引起肾功能减退的重要诱因。
  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首先与肾炎本身的病理类型有关,如某些病理类型本身是不可逆的,例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其次,与用药合理与否有关,尤其合理应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降压药至为重要。住院病人在这方面往往能够较好地处理,但门诊病人,尤其病情表现较轻者,病人往往不遵循医嘱,自行增减甚至停用药物。另外,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免疫功能较低,尤其伴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者,本身体质与抵抗力均低,不耐疲劳,易受感染,一旦生活与工作无规律,即因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加重,甚至表现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导致肾功能恶化。误用肾毒性药物,最多误用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也易导致肾功能的恶化,引起尿毒症。此外,当病情不稳定时,因妊娠、长途旅游、体育运动也常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肾功能受损者,也可因不适当的饮食而加重肾功能不全。
  要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和保护肾功能,医患之间必须互相配合,患者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均时时注意自己的肾脏的状况,严格遵照肾内科医生的指导选择和服用药物,尤其在病理类型未确定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有节,避免过劳过累,在病情稳定时,也不可忘乎所以,切忌长途旅游和过度沉于工作,也不要因此如临大敌,与世隔绝,应当适量运动,增强自己的抗病能力。肾功能已受损者,切忌使用肾毒性药物。
  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注意摄入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增加糖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减少自体蛋白质的分解,如患者有水肿和(或)高血压则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因此,一旦怀疑自己得了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立即到大型综合医院的肾病科进行规范的治疗,切忌有病乱投医,迷信偏方,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终身的遗憾。
                       (毛坤云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