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山镇路权股份合作让经济薄弱村掘得“第一桶金” |
6/15/2012 11:52:11 AM
添加人:熊金华
|
(上接第一版)该镇姜庄村2008年村集体投资4万元购买国槐幼苗,在村内街道两侧栽植,由群众看护管理,2010年国槐成材出售后,村集体分红10万元,群众增收4万元。该模式适合集体有一定经济积累的村,村集体和群众都能获得较大收益。
“集体+公司(大户)”模式。即“集体路权入股+公司(大户)投入运营”。村集体以路权入股,提供土地,公司(大户)自行栽植苗木并管理维护。该模式中群众虽然没有直接收益,但公司(大户)养护苗木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群众从事劳动,群众也能间接增加收入。部分村党支部还引领成立劳务合作社,提供劳务中介服务,从公司(大户)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该镇前寨子村今年引进聊城苗木投资商,在村内栽植了白腊大苗,由群众负责看护、管理,人均每天收入30-50元。 通过推行路权股份合作模式,一是找到了分散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途径,盘活了集体闲置资产,探索出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村集体、公司(大户)、村民三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分别从中获得收益,达到了共建互赢的效果。二是村级开源节流环境美。路权属于基本农田、自留地、荒滩、山地之外的闲置资源,村集体通过路权股份合作,不调整土地就能招商引资,不投入资金就能实现增收。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不花钱就实现了村庄的绿化美化,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节省了环境综合整治费用。三是公司(大户)节约成本增效益。路权股份合作模式破除了公司(大户)扩大发展规模的土地“瓶颈”,节省了土地租赁费用。不再需要雇佣专人进行管理,节省了劳务费用支出。同时,每颗树苗培育责任都明确到户,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四是群众家门乘凉能增收。苗木栽植在群众房屋周围,管理看护不需要占用过多时间,茶余饭后就能轻松完成浇水、施肥等工作,在休闲之余就能实现增收。高档苗木花卉的种植还一定程度的提升了群众的环境意识,村内乱扔垃圾、乱堆杂草的现象明显减少。 几点启示 路权股份合作在接山镇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投入低、成本少、风险小、见效快的村级发展新路子,这种路子的成功依托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是发展的基础。只有村级班子想干事,才会去主动寻找公司(大户)合作;只有村级班子有威信,群众才会放心的参与到发展中;只有村级班子能干事,才能在合作中最大限度的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强村富民的效果。同时,这种模式对集体和群众的投入要求低,如果走得好,能够有效的帮助班子树立威信、帮助村级迈开发展步子。 二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保证公司(大户)的收益,吸引他们的参与;又要尽可能保证群众收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体路权不能一次性出让,应该根据绿化苗木的生长周期一季一签,保障集体收益。采用“集体+群众”模式,应该尽量让利于民,保证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通过提质增量促进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三是因地制宜是模式推广的首要原则。模式的本质是挖掘村级易被忽视的隐性资源,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实现集体增收,不仅可以在路权出让上下功夫,也可以在机动地、荒滩荒地等土地上做文章。同时,要因村制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发展方向。接山镇选择绿化苗木一方面是因为高端苗木成材周期短、市场价值高、绿化效果好,更重要的原因是绿化苗木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村级能够借助整个乡镇产业的发展来招商引资。其他村居在发展方向的选取上也应该结合实际,在有机蔬菜、高端农业等更加宽广的领域着力,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借助产业发展实现民富村强。 (宋衍东 颜丙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