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还是变成活水,以钱生财?银山很多村都给出了明确答案。去年,耿山口村集体入股300万元在梯门镇投资建设了一家大型石子厂,参股60多万元投资建设了温家建材,村主任介绍说,这些项目正常投产后,每年集体股份分红就可以达到100多万元。杨庄村投资50多万元购买了收割机、翻耕机等大型农机设备成立了机械助农合作社,在让利群众的基础上,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几万元。同时他们还把村办公场所周边多余的院落集体投资修缮后出租给经商户,每年还能有不菲的租金收入。前银山村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共同举办股份制企业的方式开办企业,每年集体分红可达5万多元。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让集体收入成为源头活水,也为村集体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中介服务拓财源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和农村规模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中介组织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银山镇很多村也积极探索农业中介和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该镇杨庄村于2010年成立了惠农蔬菜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一年下来,村集体中介收入可达5万多元。据悉,像这种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银山镇目前已发展到 40多 个,不但成功引领群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且找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的好路子。
社区建设中挖宝贝
  一提搞农村社区,很多人都以为是花钱的活,难度大,不好搞。但是在银山,很多村却尝到了先行一步进行社区建设的甜头。马山头支部书记战东富告诉记者,他们从2010年开始筹划黄河社区建设,楼房以成本价出售给群众,沿街商住楼归集体所有,社区建成以后每年的租金收入即可达到100多万元。为了给社区供暖,村里建起了大型浴池,成本价供暖,洗浴收入归集体所有保物业发展,仅此一项年可收入20多万元。前银山村依靠社区改造,集体收入近200万元。这还不包括节约出来土地指标的收入。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村里进行社区改造,每节约出一亩土地,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后可获得国家10万元的奖励。而当前农村空壳村严重,空闲住宅闲置量相当大,进行社区改造,不但可以提高住宅土地的集中使用率,而且进行土地复垦以后还可以获取宝贵的土地指标以及国家的政策奖励,可以说一举多得。
借鸡生蛋巧发财
  国家移民扶持资金怎么用,怎么才能实现借鸡生蛋的目的?银山东西腊山村在国家扶持资金使用上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东腊山把国家后期移民扶持资金“打包”使用,他们将原来南山的500亩山岭薄地从群众手中反租倒包回来,然后打井修渠大力进行土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将靠天吃饭的山岭薄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水利基础设施完备的丰产田。将提升后的土地再转包给种植大户,每亩承包费增加500元,村集体一年多收入25万元。同样的方法西腊山村将沿湖200多亩见种不见收的涝洼地从群众手中倒包回来以后,利用移民扶持资金集中改造成上粮下鱼模式,200亩土地集体增收13万多元。他们还从群众手中流转出200多亩土地发展冬暖式大棚,以合作形式重新向大户发包,集体增收20多万元。东腊山引进客商利用涝洼地发展渔龙生态园,每亩土地增值500多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这两个原来身无分文的穷山村,靠转变思路不到两年的时间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富裕村,其转变之路令人深思,也会给一些经济薄弱村带来不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