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实现企业向高科技发展的转变。山东光大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光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光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新疆新光大油脂有限公司、山东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光大绿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子公司,构成了企业集团发展的坚实框架;“园中园”建设,让光大集团再也不是那个只进行农副产品加工的“小不点”,高科技、高产出、高贡献日渐成为其发展新的“代名词”。
抓弱促小引领发展升级
  一手抓条状经济顶天立地,一手抓块状经济铺天盖地。近年来,园区按照“梯次培养、方阵管理”工作思路,在抓大的同时,不忘促小,选择一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强做大单个企业,形成产业优势,实现从“指头”到“拳头”的质变。 
  在巩固“第一方阵”十大园中园的基础上,把开元机械、金马帘子布、星光塑料、国信、八里香等20家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型企业纳入“第二方阵",给予政策、资金、管理、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企业解难题、理思路、扩规模、提管理,“望闻问切”找病根、查病因、找出强身健体之道。为博达光电协助解决资金500多万元;利用国家政策,为雪菱淀粉争取无偿资金300万元;协调人事部门为龙美生物引进急需人才5人并全部解决了编制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发展之忧;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策划和包装、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大型招聘会……一项项饱含真情的举措,让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后劲不断增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增强。金马帘子布、星光塑料等企业连年纳税额超过200万元,博达光电等也奋起直追,实力不断跃升。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3至5家企业的华丽转身,成功跻身发展的“第一方阵”。这是园区负责同志给我们画出的一幅中小企业提升的“路线图”。
  抓弱促小让园区发展的经脉更加活络,运行更加畅通,身体更加强健。截至目前,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85家,“第二方阵”集团去年共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利税5.8亿元,成为园区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招商引资掀起快速膨胀狂飙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载体,也是实现园区跨越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自园区成立之初,园区人就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工作不动摇,坚持招大商、引大资不动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效果和成功率。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区域招商、亲情招商、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等“招术”层次不穷。2004到2005年,九鑫集团引进曙光印务、曙光印务引进知心仁集团,知心仁集团引进八里香集团,创造了以商招商的典范并因此引发“温州效应”,实现了园区发展的第一次大的突破。近年来,我县更是紧紧围绕打造高科技产业和新型产业,突出招商引资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在引进斯图华纳的基础上,又引进了与之相配套的江苏世博尔集团和天津竹风空调,完成了产业的造型发展,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跨越。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搜集项目信息,逢会必讲招商,遇人必谈项目,充分调动脱产干部、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三支主力军的招商积极性,使招商引资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境界。在园区,每次招商都要明确工作方法和任务目标;都要做到“五问”:一问谁去招商、二问什么时候去招商、三问去哪里招商、四问找谁招商、五问采取什么措施招商;完成“五促”:一促定向、二促签约、三促补偿、四促开工、五促竣工。正是靠着这种“钻”劲和“韧”劲,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每年都有新进展,每年都有新突破。自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各类项目52个,招商引资额超过百亿元。招商引资成为园区发展的主动力。
飞地经济引领发展新潮
  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大。在园区发展上,我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有些乡镇引进的不适合在当地发展、或者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大项目、好项目统一纳入园区进行建设管理,实现税收与乡镇进行分成,增添了园区发展的新活力。在“飞地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彭集街道的万贯旋压件项目、旧县乡的环球电源项目、商老庄的恒信机械项目等企业先后入驻园区,既弥补了乡镇发展工业的先天不足,又实现了园区项目的不断填充,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良的环境,实现了发展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