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讯 近几天,州城街道桂井子街的群众脸上都挂着兴奋的笑容,因为村里成立的生猪养殖合作社第一批生猪出栏了,村集体一次性就增加收入5万多元。村里收入能大幅提高,主要还是得益于今年以来实施的“强村固基,求变发展”工程,按照“有钱大变、没钱小变、不能不变”的指导思想,村两委以增加集体收入为切入点,抓党建夯基石,抓项目活资源,抓产业促增收,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农村富裕稳定,走出了一条强村固基的好路子。
  抓党建夯基石强班子保稳定。在桂井子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班子建设并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做事上。在“两推一选”的换届选举中,群众把他们想发家致富的愿望化为手中的选票,选出了能带领他们实现愿望的村两委班子。经过慎重选举,村两委班子6人中,致富能手就有4个,一批年轻有学历、致富有办法、发展有思路、手中有企业、心中有群众的致富能人进入村干部序列。而他们也不负众望,一一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仅带领群众增加收入,还积极兴办村级企业,为村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们还以身作则,在村内实施设岗定责制度,根据自身特长,主动担任政策法规宣传、科技致富示范、文明新风倡导、村容村貌协管、市场信息传播等5个岗位中的一项职责,全村形成了班子团结群众拥护的良好局面。
  抓项目活资源借优势长财力。村“两委”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集体增收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充分利用项目拉动、社区牵动和旅游带动,在发挥优势上动脑筋,实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村两委的经济能人利用生意上的关系,积极推介桂井子街的区位优势,先后引入服装制作、首饰加工等小作坊十几家,让村里的留守妇女也能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他们抓住桂井子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发动群众向工地出人出力供料,解决了一百多劳力就业和增收的难题;利用万里旧居、县工委纪念馆驻地的优势,通过贩售旅游商品、百货、房屋出租、提供住宿、餐饮等多种服务,使80多家沿街商户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抓产业促增收搭平台增财源。村两委始终认为,没有自己的产业,集体增收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他们积极整合资源,在抓产业搭平台上下工夫。他们把村内已有的17户生猪养殖户组织起来,把生猪养殖作为主攻目标,注册成立了“丽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经营上实行“合作投资,利益共享”的原则,集体出资40万元,合作社成员出资60万元,共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30亩的高标准圈舍一处,计划年出栏波尔山羊1000只、生猪1300只、肉鸡6万只,纯收入共计60.6万元,集体与合作社按1∶2的比例分红,其中集体可获收益20.2万元、合作社40.4万元。目前,占地3000平方米的6个养殖大棚,第一批生猪已经出栏,达到预期收益,仅此一项就实现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成为村集体增收的支柱产业。                                   (高峰 谷坤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