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合成化警务巡逻织就治安防控网
  本报讯 近期,县公安局推行了合成化警务巡逻防控机制,以“平安和谐”建设为载体,以“合成化”为导向,全警动员,全警参与,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强化治安巡逻防控力度和密度,强力构建以“网格布警、全时流动、一警多能、部门联动”为主要特征的巡逻防控新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治安打防管控能力,努力打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治安环境。
  该机制主要遵循几个原则,即合成化运作原则。整合现有警力资源,建立以派出所、特巡警、交警为主体,各部门各警种参与的合成作战、综合执法机制,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效。网格化布警原则。划分巡逻区域,实行网格布警、无缝衔接,最大限度的布警街面,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全时动态控制原则。对社会治安实行全天24小时动态控制,做到主动出击,快速反应,以动制动。首接负责制原则。巡防人员对发现的各类治安问题和群众报警求助,依法可以当场处置的,要立即处置;需要移交处理的,要及时依法移交。通过开展合成警务巡逻防控工作,在警务效能上达到见警率、管事率、盘查率明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升,及时发现犯罪、精确打击现行的成果明显提高,街面警力不足、反应不快、力量分散、联动不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个目的;实现街面多发性案件明显下降,违法涉牌涉证车辆明显减少,临街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公共场所得到有效管理,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四个目标。
  为了织成全面防控网络,他们将全县划分为县城和农村两大片区,白天设立五个巡逻防控组,夜间设立四个机关巡逻防控组、两个交通查控组、一个巡逻清查组、一个园区巡逻组、一个视频监控巡查及信息查询比对组,一个便衣侦查巡逻组,一个治安卡点。防控组根据案发情况、规律、特点在重点巡防路线上对重点单位、场所重点巡逻。县局每天抽调两名机关女民警配合纪委、督察大队对各巡逻组进行全程督察,并结合视频监控、对讲机点名、卫星定位等技术的运用,不间断地进行现场督察、明查暗访,确保巡逻取得实质成效。各派出所根据辖区地理位置和治安状况,确定重点巡逻区域、路线和巡逻时间段,自行制定方案报治安大队,每天至少安排三名以上警力和一部警车,由一名所领导带队,开展公开巡逻。参加夜晚巡逻的派出所、刑侦、交管责任区中队保持值班室亮灯及一人坐班,其余值班人员不可脱衣休息。
  工作中他们做到全时动态巡逻。警车上路即亮警灯,全天开展治安巡逻。对发现的可疑车、人、物实施检查,依法盘查涉嫌违法犯罪的可疑人员,对临街公共场所、出租房屋进行检查,依法盘查流动人口中的可疑人员,做好详细记录。另外,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及巡逻防控,在警情低峰和交通流量高峰时期,各巡逻组参与维护疏导交通秩序,重大情报要立即上报,并及时受理群众的报警和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力争第一时间处置。结合大走访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增强各警种协调行动,他们加强了多警种合成作战效能建设。指挥中心负责对街面巡逻防控力量的统一调度指挥,同时做好通讯保障,组织信息研判预警,有针对性地下达巡控指令。警务保障室负责做好巡逻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每个机关巡逻防控组配备反光背心、停车警示牌,给所有巡逻防控组配备合成警务巡逻防控工作记录、合成警务巡逻防控工作战果移交本。
  目前,合成化警务巡逻防控工作正有序开展,全县治安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