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东平
  东平,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因为热播的《新水浒传》而声名鹊起。追溯其历史,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个人的渺小。历史告诉我,这是一座千年古城,单凭“东原”这一个称谓,足以见证其当年的繁华与重要。十一长假,没做多少思量,便与几名要好的同学相约,去东平,细细品读水浒好汉曾经的壮丽史诗。
  东平县城不大,但是紧密过往的工程车辆在告诉你,这儿即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小城。相邀的同学中恰好有一个是东平县老湖镇的,听着我们的谈话,他搭腔了:“小城有小城的乐趣,小城有小城的休闲,精致、舒适、幽雅,这是最好不过的生活了。”
  第二天,我们便前往了梦萦牵绕的东平湖。车上,本地的同学做起了导游的义务,现场实地介绍。从县城出发,穿过州城镇,便到了东平湖的环湖公路。公路很窄,仅有两个车道那么宽,但是公路上的车却不少,想必都是看了《新水浒传》之后慕名而来的。我们沿着公路跟着前面的车辆行驶,同学说要去有码头的地方坐船,才能去七星聚义之地和六工山的山寨水寨。
  行驶了近一个小时,仍没寻见码头的踪影,望着一望无际的水域,感叹到东平湖之大。随行的另一位同学说到:“这是必然,八百里水泊可是经过了历史的见证的。”旅途虽长,但并不累,且看野鸭戏水、弱柳扶风,又听渔船悠悠,杨叶沙沙。放眼无极而穷视线,水雾微起而绝缥缈。若是闭目遐想当年水浒好汉聚义畅饮之场景,只觉意气风发,悠远流长,好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好一片休闲的好地方。
  在这里,好好放下担子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风光,去感悟沧桑历史的厚重吧!
  码头到了!船家告诉我们,要去晁盖墓得二十分钟,游艇极快,方才的湖岸已经望不见了,天生怕水的我微眯着眼睛,不知不觉睡着了,被同学叫醒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第一站。上岸,回望来时的路,感觉自己好舒服。怕水,却把水当成了秋千,把船当成了摇篮,好不惬意。
  “为什么叫水浒呢?水浒二字究竟有什么玄机?”莫名奇妙的一句话显然把随行的同学都问住了,只有一人不紧不慢,用手比划了一下,回答我:“这是因为他们在水边许下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愿望。”这个回答最确切不过了,“浒”字确实是这么写的。
  顺路而行几十米,就到了景点的大门,只见七张照片挂于大门两侧。都说这是七星聚义岛,这七人的照片应当是智取生辰纲的七位好汉了!“咋没刘唐,多了杨志。杨志是被劫的!”
  “大惊小怪什么呀!这是景区跟游客默默许下的一个愿望,愿他们多来几次,看看什么时候把刘唐挂上去,把杨志换下来。”我的问题又一次被这位同学打了圆场,就这样一问一答的循环着,我们就到了晁盖墓前。不管历史怎么书写,但对于晁天王仗义疏财、结交好汉的正义之气,确实令人精神振奋。岛子不大,四周环水,也不知道当时的我怎么会有如此多得疑问:“都说大碗吃酒、大口吃肉,这小岛子交通闭塞,哪来这酒和肉啊?”话一出口,便觉得自己说多了,被问多了,他们也就倦了,再说风景甚好,便没人理我了。
  去六工山大约用了一个小时,在偌大的湖中游来游去,较真的我便也不再去寻找湖心了。上了山,眼前的一切只感觉是陈年的一个梦,故地重游。“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火并王伦的水寨亭、梁山好汉的聚义堂……景点即在眼前,《水浒》便在心里,且与电视剧的画面在脑海中此起彼伏、相互照应,弥补了文字的乏味、填充了视觉的浅显,一路上山,觉得很是痛快。
   到达了山顶的最后一处景点,据介绍是用来观星象的,但此时是白天,不能往上观之。俯身下瞰,山寨水寨,却极具凌然之气。只记得平时我若爬个楼梯,不到五楼便开始喘粗气,而今下望山势之高,不得不佩服自己脚力依旧雄健,若是再爬个二百米,也觉得没问题。
  山峻、水广、草美、人义,这就是大美的东平湖。回到寿光,投入工作,蓦然回首中发现这幅画卷在慢慢卷起。也许,只有在灯火阑珊处,才能细细品读这幅画卷吧!
                                                     (张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