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三部曲”
  本报讯 今年以来, 东平街道把有办公场所、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作为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重要载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着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切实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活动的综合阵地。
  调查摸底,建立台账。他们成立了由街道、管区、村三级组成的调查小组,以村为单位,对全街道74个村居办公活动场所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情况,找准问题,按照“好、中、差”的标准,筛选出14个村居作为党建示范村,16个市县“第一书记”薄弱村作为重点提升村,分类定级,分门别类逐村建立台账,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分类提升。坚持因地制宜、节俭实用和统筹安排、拓展功能的原则,无活动场所的,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建设;活动场所陈旧的,积极整修改造;建设完成的,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在建设改造中,注重与改善村容村貌做好结合文章,活动场所既要规范化建设,又要配合村整体环境的“美化、亮化、绿化、硬化、文化”。截至目前,赤脸店、无盐、李泉子等14个党建示范村中已有10个完成了建设任务,东海子、吴庄等16个市县“第一书记”村中已有9个村完成建设任务、有7个正在建设中。
  软硬兼顾,同步提升。在不断强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他们对74个村居的门牌、上墙图版、党建资料、宣传图版、沿街党建标语、齐鲁先锋远教平台等配套设施也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 14个党建示范村和16个市县“第一书记”薄弱村全部配置了高标准玻璃式党建工作图版,制作了2块对外宣传版面。同时,建立了党建指导员制度, 派驻“第一书记”的村由“第一书记”任党建指导员,其他村居由街道包村干部担任,全面负责村级党建工作。
                                                            (李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