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站 “五措”并举“强村固基”
  本报讯 为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沙河站镇始终把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作为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并通过五项具体措施,确保让村集体增收,让农民致富。
  产业调整促增收。按照“企投资、村服务、户实施”和“三方共同受益”的运作模式,着力搞好“一区、三园、一带”建设。一区,即:重点培植好东部以纸坊办事处为中心的2万亩露地瓜菜种植区,力争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三园,即:北部培植好以杨庄管区为中心的2000亩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园,力争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西部培植好以乔村办事处为中心的12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力争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中部培植好以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中心的2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力争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一带,即:沿济徐高速路延伸线,抓好路两侧100米苗木花卉观光带建设,打造黄金大道,拉动镇域经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壮大龙头企业。立足本镇国家级优质小麦基地项目,以鲁东金海面粉厂、东平永峰面粉厂、诚信面粉厂、文武面粉厂为依托,引进新上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发展中介组织。立足传统产业优势,成立竹编、木器、瓜菜、畜牧、林果等农民专业作社15个,让村级中介合作组织搭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搞好土地流转。以大户承包重点,搞好土地合理流转,培强壮大牛蒡、土豆、西瓜、山药、芦笋等主导产业,让村集体在服务中增加村级公共积累,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致富。
  畜牧养殖保增收。在畜牧业生产上,重点突出生猪、肉、蛋鸡和小尾寒羊的发展壮大,利用小额贷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规模饲养场和特种动物养殖,确保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人均增收2000元。
  “一村一品”强基础。该镇现有竹制品、木器木材、豆腐加工等各种类型的专业村37个,年户均收入在万元以上。2012年,该镇将以“一村一品”为重点,着力培植40个不同类型的专业村和2000多个专业户,确保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努力做到村村有亮点,户户有特色,全镇有产业。
  民营经济带民富。用好能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鼓励其办企业、当老板、挣大钱。启用民资。鼓励民资企用,破解民企融资难题,发展地方经济。搞好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既定政策,兑现各种承诺,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和工资待遇。
  劳务经济壮筋骨。劳务经济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该镇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在1.8万人左右,主要从事汽车驾驶、筑建、木工、装饰装璜、管道安装维修、装卸、缝纫、街头钟点工等工种,人均年收入1.5万元,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2012年,该镇将进一步澄清人员底数、强化技能培训、搞好市场对接,设立派驻机构,促进打工增收,确保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
  截至目前,该镇有38个行政村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过5万元,有3个行政村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过10万元,有42个行政村实施了村级靓化工程,新建或装修了村级办公场所,有28个行政村建起了村级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关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