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来满园芳 |
9/12/2012 3:31:19 PM
添加人:王京玉
|
(上接第一版)一定要把东平的教育办上去,一定要让东平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一定要让更多东平的孩子成才、成龙、成风!面对着全县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县委县政府深感重任在肩、重责在肩,以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吹响了东平教育振兴的“集结号”。
建立县级领导包保教育工作责任制,分层次、分系列、广角度、高密度调研和座谈,查问题、摸底数、听建议、问计策,对教育工作“把脉问诊”,融合全县人民智慧为教育工作开具诊疗“良方”。 在全方位调研和听取社会各阶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隆重制定出台了《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决心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规划总投入3.68亿元,实现东平教育全面振兴。 教育的发展振兴始终牵挂着县委书记赵德健的心。去学校和教师座谈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心声;深入教育项目建设一线,指导督促各项工作落实。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乡镇中学、职教中心建设工地,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和足迹。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骞经常把教育工作挂在嘴上,记在心上。调研谈教育、开会谈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教育,部署工作推进,狠抓教育项目落实,成为他工作的常态。 调整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力量,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以及县人大、县政协分工领导任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督查督导、规划审核及手续办理协调、内部管理指导和资金筹措等5个推进工作小组,实行切块分组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街道)、教育等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教育工作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把乡镇中心小学多媒体“班班通”工程、湖区乡村学校改造提升、佛山中学改造、职教中心建设、东平一中改扩建等5个教育项目,分别列入县委2012年1号文、“十小工程”、“十大项目”及为民实事; 聘请5名教育专家为县政府特聘教育顾问,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为教育教学工作“会诊把脉”,保证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的正确方向; 接连两年实施教师职称评聘,共聘任中高级职称423人;为全县所有在职教师办理了县内免费旅游证,每年为所有40周岁以上教师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条条有力的举措,一件件贴心的实事,如甘霖普洒在东平的城市乡村,如春风吹拂过东平教育的角角落落,燃烧出东平教育发展的新希望,催生出东平教育发展的新激情,激发出东平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真招实劲攻顽疾 东平教育发展的滞后,落后在理念上,缺失在行动上。要想真正改变东平教育的面貌,必须出真招、用实劲,下大力气,创新创优,埋头向前。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不再是表面的口号,而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县乡各级努力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教育项目建设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县先后铺开了58个校舍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实际竣工投入使用23个,在建主体23个。县职教中心、新佛山中学,实验小学综合楼、沙河站镇中学餐厅等相继启用……全县累计完成教育项目投资达1.6亿元,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教育基建投入总和。以教育系统自筹资金为主,加快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内部装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96万元。先后为116处中小学装备多媒体“班班通”教室1295口、学生微机室61口,新增教师用微机2574台、学生用微机1620台;添置各类实验器材1.32万件、图书21万册,各类体育器材4.48万件等。 强力推进教学改革。县教育局坚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质量、提升教育形象的突破口,列为教育系统“一把手”工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校自身条件,尊重教师创新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提升教学效益出发,坚决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义,大力推行“一校一模”课堂教学改革。配合课堂教学改革, “学案教学”在各学校全面推进实施,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常态,实验中学的“一体两翼四环节”、斑鸠店中学的“三环六步”……一个个实用高效、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东平课堂教育迎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互相争奇斗妍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大面积提升。 规范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办学水平观摩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中小学校长,开展一次办学水平观摩评估活动,把检查评估和学习交流紧密结合,量化打分,全县排名,并实行排名靠后单位表态发言,搭建起各单位各学校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奋勇争先进位平台。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依托省教育厅“1751”工程,组织明湖中学、东平街道中学、第三实验小学与省内“1751”工程项目名校结成“学校联盟”,开展管理改革创新试点,一大批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经验在实践中扎根、发芽。建立人本化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学园、乐园和家园。建立民主议教制度,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民主议教日”活动,由教职工对学校的中层干部聘任、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等重要事项进行民主决策,激发了教师作为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大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着力加强文化长廊、校报、墙报、手抄报创建和各类文体活动评比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批批“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不断生成、放大,逐渐成为东平教育的新“名片”。 加大师资管理培训力度。把激发教育内部活力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和聘任制为主体的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去年以来,先后公开选拔了2名乡镇教办主任、5名中小学校长和23名县级教研员,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健全完善了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师业绩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坚持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等向教学一线倾斜、向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树立了以质量评优劣、以业绩论奖惩的正确工作导向。大力实施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定期举办校长、班主任、家长教育、法制教育等培训班,定期开展机关干部“教育论坛”和“校长论坛”、“教师论坛”活动,提高了干部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落实了定期谈心交心、困难帮扶、校内名师评比、优秀教师奖励等系列措施,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七个严禁”工作纪律和干部教师失职问责办法,先后查处违规干部教师35人次。风清气正乾坤朗,春风得意马蹄急。活力在机制中激发,潜能在竞争中挖掘,一个人人抢先、人人争优、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正逐渐成为东平教育的新气象、新形象。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树立全社会办教育的大教育观念,各有关县直部门积极开辟教育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好事快办,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减免有关规费,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优质、快捷服务。81个县直部门积极帮扶27所农村薄弱学校,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56.6万元,。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厚氛围。 枯树逢春绽芳华 “孩子去年在泰安上,考的也不理想,可能还不如不去的呢。”一个孩子家长如此对记者说起孩子在泰安上学的感受。 “原来本打算送孩子去泰安学习,看到这一年来东平教育的变化,我还是决定让孩子留在东平。”一个今年中考超过千分的学生家长如此告诉记者。 “现在学校抓得比以前紧多了,也严多了,老师们比以前更卖力了。”这是很多学生家长对东平教育的最直接的感受。 李曙光老师身患重症、笑对病魔,坚守三尺讲台,却带出了全县最优秀的高考班集体,光荣地被评为十大“2011山东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李惠云扎根山村,三十四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年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东平教育正发生着一系列令人惊喜的变化: 县直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争先创优在明显加剧,争抢赶超在明显加剧; 校长竞聘、教师业绩科学考核机制的建立、各种形式的提升提高活动,让学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明显提高; 高考一本上线人数接近翻番,初中学业考试千分率远远翻番,东平追赶兄弟县市区的步伐在明显加大,差距在明显缩小。 发展东平教育,我们责无傍贷。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发展教育的浓厚氛围已经全面形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东平教育这艘大船,已经摆脱了各种羁绊,正在正确的轨道上,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