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街道: “文化惠民”“惠”出群众幸福生活

  “村里今年新建了文化大院,冬天闲着没事,下午俺天天来器械上锻炼锻炼,孙子在家里时,就带他到农家书屋里看看书。这样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两样了吧。”正在东平街道罗庄村文化大院健身器械上锻炼的侯家代大爷这样对笔者说。
  今年以来,东平街道围绕全县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的中心目标,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根本出发点,立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进文化大院
  建设、探索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大院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东平街道把文化大院建设作为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抓手,今年启动了32个村的规范化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投入,以点带面、快速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制订总体建设规划,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采取街道投一块、村里补一块、上级扶持一块、社会捐助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了建设资金需要;从推动全街道文化大院建设、丰富建设内涵出发,选择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带动作用大、特色突出的村居作为示范村,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抓点带面、强弱结合、整体推进。今年启动的20个一类文化大院、7个二类文化大院和7个三类文化大院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其中20个文化大院建设基本完成,其余14个村居的文化大院正在施工建设;所有村居建设了农家书屋,平均每个书屋藏书4000余册;在27个村建设了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建有固定场所的村占全部行政村的40%,其中今年新建标准体育健身场所达到19个。如今,各村居新建的文化大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文化活动平台。
各色活动丰富文化娱乐形式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抓好硬件建设更要搞好软件建设。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群众参与文娱活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东平街道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主办、承办、联办、协办等多种形式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参加县里的消夏晚会、六一儿童节、七一、元旦晚会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开办群众性文艺团体,现有20多个村居建立了文艺队,演出节目180场,观众人次达3200余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前提下,由热心文化活动的社会人士带头,组建了秧歌队、健身舞蹈队、豫剧表演队、象棋队等文化队伍30余个,目前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队伍快速壮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正在变得日益丰富多彩。
整合资源拓展文化活动渠道
  重点打造文化活动主阵地的同时,东平街道大力整合资源,拓展文化活动渠道。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和普及公民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开展“十大孝星”、“文明诚信户”、“好媳妇”、“好婆婆”、“十佳文明诚信户”等活动;积极保护传统文化,积极完成县里下达的野外文物、散落民间文物征集工作,对在工业园区的井峪村发掘的明代兵器、在王村发掘的清代砖雕统一上缴到县文化馆进行保存,对无盐剪纸和莲子彩绘进行了上报,其中侯庆佩的莲子彩绘工艺——水浒108将产品打入韩国市场,浒源艺术品公司被评定为泰安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办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各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发展传统健身、绘画艺术等亮点突出的特色学校文化,促进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提高。
                                                (黄竞男  李秀春)

 

 

 

     

                                                                      Z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