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四德工程”

 


    梁吉震

  2月28日,笔者跟随县政协领导到淄博市淄川区学习考察道德文明建设情况。淄川区政协和宣传部的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全面介绍了该区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道德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体会,使我们很受启发和教育,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
  区里负责同志给我们介绍情况,实话实说,没有客套,使我们近距离看到了“四德工程”真实情况。
  淄博市淄川区,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多年来,经济上一直靠“一黑一白”做支撑,“一黑”即煤炭生产,“一白”即陶瓷生产。近几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陶瓷生产受南方企业的冲击以及多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压力很大,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增多。为此,淄川区委、区政府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决定将2012年到2014年作为“道德建设推进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即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实施爱德工程;职业道德以“诚”为核心,实施诚德工程;家庭美德以“孝”为核心,实施孝德工程;个人品德以“仁”为核心,实施仁德工程。“四德工程”既有机统一,又各有侧重,其中,“孝”是人的善良本性,着力点在家庭,重在感恩回报;“诚”是人的立业之本,着力点在工作和职业,重在诚实守信;“爱”是人的幸福源泉,着力点在社会,重在乐于奉献;“仁”是人的精神世界,着力点在个人,重在品行修养。“四德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建立良好道德规范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涵盖了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四个空间,由近及远,由家及国,由家庭“小爱”到社会“大爱”,层层拓展提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道德建设体系。
  “四德工程”往往是好说不好做,在做的过程中,容易空对空,流于形式,落到实处难。对此,淄川区的经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四德工程”
  正月初九,作为全区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综合性会议,区委、区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区“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大会,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对大会实况进行直播,全区30多万人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参会人员多、影响大、反响好。
  区里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工作班子安排在区委宣传部,从部门抽调32名工作骨干组成了四个强有力的职能小组(抽调期为三年)。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深入宣传发动,共造以德为荣的社会氛围
  广泛发放《“四德工程”倡议书》、《四德歌》光盘、“四德工程”道德承诺卡、“四德工程”明白纸24万份,达到每个家庭一份。在交通干道、城乡显要位置制作大型广告牌、悬挂宣传条幅,利用户外显示屏反复播放标语口号。成立由5名同志组成的“四德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巡回宣讲报告。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组织区内媒体统一开设“践行‘四德工程’争做淄川好人”等专栏专题,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和先进典型。区电视台制作播出《四德工程·书记局长访谈》节目,区电台在《帮忙》节目开设“四德工程”专栏节目——“我要说声谢谢你”,推出“我身边的好人”系列访谈,《淄川工作》编辑部推出“四德工程纪实摄影大赛”等栏目专题,吸引群众参与;利用淄川手机报、新淄川微博等新兴媒体发送践行“四德工程”快讯;加大对上对外宣传力度,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650余篇,其中《淄博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重点报道《淄川:让“真善美”蔚然成风》,提升了活动影响。利用《淄川宣传》等内部宣传阵地,开辟了“文章荐读”等专刊,及时将重点阅读书目、优秀理论文章推荐给党员干部学习。组织编印《“四德工程”教育读本》系列丛书,编发“四德工程简报”66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强化道德教育,构建灵活有效的实践载体
  在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中,紧密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道德实践载体。“爱德工程”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主题。开展爱心救助、志愿者助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文明交通、家园保洁、环保监督、文明祭祀、爱心认领、无偿献血等“十大爱心行动”;“爱德工程”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主题,开展“怀感恩心、做诚实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孝德工程”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主题,开展敬老养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仁德工程”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主题,开展市民形象提升、人际关系和谐、干事创业回馈“三大行动”。普遍成立“道德评议会”,倡导设立“道德讲堂”,“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荐身边人”。制订“淄川区老年人家庭赡养责任指导意见”,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居民、农民不同家庭赡养标准,为基层制订“四德责任状”提供参考。机关干部带头签订“四德工程”个人责任状和“年度赡养老人费用承诺公开表”,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立“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者等队伍,组织广大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深入社区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志愿者助残活动。各部门单位主题教育活动各具特色。
注重典型宣传,树立道德学习榜样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千万个典型汇聚起来就是社会的主流。工作中,注重抓基层、抓村居、抓家庭,发动群众推典型,推群众身边的典型,层层推、层层树、层层学。大力开展“孝老爱亲”、“‘感动淄川’年度人物”、“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引导各级层层设立“光荣榜”。对评树的先进典型,通过悬挂牌匾、表彰会、事迹报告会、物质奖励、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持续报道,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带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环保卫士”孟祥民、“早六点听民意”李久存、“保护环境献余热”冯继属、“甘做老人贴心‘小棉袄’”贾翠芳、“冰河救人”山显亮、“22年如一日诚信经营”的新星集团等众多道德典型,在群众中、社会上广为传颂,引发共鸣。
加大督查考核,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区委区政府将“四德工程”建设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干部考核奖惩、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四德工程”建设与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相结合,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加强日常督导检查,4个督导组不定期到各镇办、开发区和区直各部门进行实地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尽快落实到位;对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典型做法及时汇总上报。坚持每周通报一次工作动态,每月印发一个活动要点,每季度一次工作调度,每年一次评选表彰,确保了“四德工程”建设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笔者深切感到淄川的做法很有特点,特别突出的就是“真”和“实”。比如在“孝德”建设中,为解决好家庭养老问题,区里出台了“老年人家庭赡养责任指导意见”,规定: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赡养标准,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平均生活水平,这是老年人过去辛勤劳动所创造财富的延期消费,是子女们通过尽孝对父母养育之恩做出的“反哺”式回报。原则上,有收入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各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赡养老人,农村居民,根据收入情况分别拿出400元、600元、800元和粮食100斤、200斤、300斤,油10斤、20斤、30斤,这些量化措施全部公示,以便监督执行,完成情况经老人书面确认后,每半年也要张榜公示。
  淄川还实行了建立全民个人道德档案制度,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为搞好“四德工程”,淄川区专门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宁作词,作曲家戚建波谱曲,创作了《四德歌》,请歌唱家谭晶进行了原唱。现在《四德歌》已成为淄川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机关干部和市民的手机铃声、婚庆公司的主打歌曲,各商场、酒店、广场等公共场所不间断播放《四德歌》。
  淄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相房说,去年一年开展的“四德工程”教育活动,全区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不孝不敬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减少,社会更加和谐,在去年全淄博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前进了一个位次,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去年财政收入达21亿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笔者特别欣赏林建宁所创作的“四德歌”词,他用176个字,浓缩了“孝德、诚德、仁德、爱德”的广泛内容,既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富有深意。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 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份,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在家尽孝心,出门讲诚信,心胸坦荡走四方,路平风也顺;诚是连心桥,信是聚宝盆,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诚德人。工作要认真,做事想他人,爱国爱党爱人民,痴情报党恩;大家手挽手,齐力能断金,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仁德人。人人有爱心,相见满面春,走出小家进大家,都是一家人;日月映星辰,天涯若比邻,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爱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