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3/22/2013 4:48:15 PM
添加人:熊金华
|
(上接第一版)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民兵都定期与民兵连(队)或武装部联系,报告自己的工作、学习近况,1630余人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着“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每位民兵预备役人员和转退军人的心头都深深刻印上“时刻听从党召唤”的理念。
创业处处争先锋 面对本村初具规模的千亩海棠、金线树等高品味绿化苗木种植园,接山镇前寨子村民兵连指导员董广平兴奋地说:“咱是退伍军人,又当上了民兵连指导员,带头创业发展经济,当仁不让!”州城街道关帝庙、桂井子等社区民兵和退伍军人积极参与旧村改造、环境美化等建设行动,州城街道徐庄村民兵连指导员孙汝奎和大羊镇清水坦村民兵连指导员巩树军等转退军人,都为发展当地经济发挥了“尖兵”作用。近年来,全县民兵创建科技示范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和种植养殖基地6000多处,东平湖水产品及大蒜、核桃、粉条等远销20多个省市及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400多个连队成建制上阵参与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300多项。老湖镇王台社区民兵连全力投身新农村建设行动,已建起新住宅楼10余栋,被确定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老湖镇武装部长李靖一脸认真地对笔者说:“开展四争活动,民兵连队团结战斗、成建制上阵,振奋了士气,增强了凝聚力。” 传承文明乐奉献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风尚,我们觉得男孩女孩都是承传人。”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沙河站镇民兵排长王玉刚与妻子薛女士商议后,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女孩,争做弘扬文明新风的带头人。近年来,有760多个民兵家庭纷纷退掉二胎生育指标,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女孩。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成为全县民兵和转退军人的自觉行动。湖区的旧县、斑鸠店、商老庄、新湖等乡镇8支民兵治安分队配备现代化通讯工具,全天24小时巡逻值班、应急解难,先后“接警”60多次,调解各类纠纷近20起,参与查处各类案件10余起。来自全县55个单位的近千名民兵,参与“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城区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水浒古镇景区管理区民兵分队女子班女民兵在导游岗位主动学雷锋,帮助游客做好事100余件。近5000名基干民兵,组成1400多个民兵学雷锋小组活跃在城乡,帮助军烈属和困难户做好事4400余件,为“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群众当使者 “父老乡亲都喊我‘勤务兵’,为村民搞服务是自己的本分。”彭集街道安村村主任、民兵连长孙庆元对村民称呼他“勤务兵”感到很高兴,因为他是退伍老兵。孙庆元放弃在大城市做生意当老板的生活,2011初回乡当上“村官”,先后拿出自家的100多万元资金,修路21条,硬化达23000平方米;盘活土地建起600多亩的药材基地和20多亩的粉皮生产小区,并招商引资建起投资2000多万元的万头生猪养殖场和10万只鸭养殖场。银山镇石庙村退伍军人刘辉2009年底退伍回乡,先后开办了石子厂、石灰厂,年创收100万元。近年来,他捐款近3万元资助孤寡老人、失学儿童50多人次,还积极参与“战友情·战斗力”活动,把10余名民兵和退伍军人招到自家企业,携手并肩创业干事。县中医院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近年来开展义诊活动10余次,查体2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万余份。沙河站、梯门等重点产粮区的民兵和转退军人“争当服务群众的践行者”,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确保了夏秋粮食大丰收。全县700多支民兵科技服务小分队,坚持活跃在乡村田间,利用一技之长热心为农民群众科技致富“保驾护航”,主动当好解困济难的“幸福使者”。 展现特色激活力 “我们东平县抗战前就是我党组织活动的革命老区,1938初就组织起民兵组织。自此,东平民兵时刻听党指挥,在参战支前、维护治安以及带头建设三个文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先锋队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建强用好民兵预备役队伍,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促和谐保稳定?我们县人武部党委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县人武部机关人员介绍说,针对当前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出现的“不叫不到、到了要钱、钱少不干、点卯就溜”等精神懈怠现象,自2010年秋季以来,县人武部结合打造“水浒东平、水韵东平”的旅游发展定位,适时组织发动全县5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和转退军人开展“四争”活动,先后有近20万人次参加防汛抢险、抗旱保收、治安巡逻及新农村建设等行动,让传统的民兵参建带建活动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这一具有东平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效促进了军政军民和谐团结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其经验做法先后被泰安军分区和山东省军区推广,被济南军区《要讯》和总政《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简报》转发。为此,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刘从良作了专门批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特别是转退军人开展‘四争’活动,很有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