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正跨越

     通讯员 侯存国

  草长莺飞四月天,环顾东平街道,无论是在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农业项目现场,还是在各村居的小微企业,到处气势恢宏,机声隆隆,发展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进入2013年短短3个月的时间,街道民营经济实现产值56.91亿元,销售收入54.01亿元,增加值14.22亿元,利税8.07亿元,利润7.56亿元。在90多天里共落实招商引资任务8个,总投资额12.2亿元,到位资金2.55亿元。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东平街道党工委书记仲光亮说:“街道的蓬勃发展是靠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会干’加‘巧干’累积起来的。”
  集约发展 五大产业集群托起“工业航母”
  东平街道突出工业经济核心地位,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提层次、增实力作为主攻方向。党工委借鉴学习前段时间到巨野、单县、沛县、台儿庄、沂南四县一区考察的经验,重新审视现有发展现状,转变发展思路,着力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对项目信息进行筛选,重点引进符合街道实际、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壮大高档生活用纸、名优食品加工、精密机械制造、现代包装材料、实用新型建材五大主导工业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做细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让一个企业膨胀出多个配套项目,实现经济向集约发展、内生增长转变,实现工业经济扩规提效。目前,街道新建工业项目达到5个,东顺纸业、东泰服装、齐力塑料、鑫岳门窗、圣岳电器投资均超过5000万元。
  差异化发展 特色农业彰显农业发展新思维
  为探索农业发展新出路,搭建农民增收平台,东平街道以发展高效农业园区为抓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针对辖区平原、山地、涝洼地三分其一的地貌特征,通过外出考察、聘请专家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北部山区规划发展了万亩名优核桃种植区,在东部规划发展了苗木花卉和中草药种植区,在平原地带发展了有机蔬菜种植区,在西部涝洼地发展了万亩水产养殖区,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种植结构体系。另外,街道通过循序引导、先行示范、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发展莲藕种植4100亩,优质核桃10000余亩,有机蔬菜7000亩,水产养殖9000亩。围绕推进产业化经营促增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御厨食品公司今年升级改造了污水处理系统,购置了冷链配送车15辆,完善了厂区道路、绿化、办公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天农生态科技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了蔬菜加工生产线、冷藏库、冷冻库和产品展销厅;华牧天元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了占地1000亩的种植示范区,该公司计划用3个月时间完成地上附属物清理、场地平整和育苗区大棚建设任务。
  民生为本  精心烹饪爱民“大餐”
  用民生连民心,以民心聚民力,集中有限财力,精心“烹制”爱民、惠民“大餐”,这是东平街道在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一贯思想。他们十分重视学生校舍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中学宿舍楼、毛庄教学楼建设工程;按照城乡统筹理念,从各个城中村的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自求平衡”和“科学管理,适度控制”的原则,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村庄与城市的全面融合。截至目前,虹桥、一担土、马口、赵桥、李范村等城中村改造已完成分房,卜楼回迁楼和宿城回迁楼正在建设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全面开展了以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资5000万元的宿城路项目已全面展开,投资70万元日处理垃圾120吨的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正在建设。同时,街道在实施民生项目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做到民生项目利民更能惠民。地处稻屯洼的塘坊村利用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现已建成农家乐10家并投入营业,停车场、垂钓中心、服务中心及餐厅正在筹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