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决策 快实施

  □ 王庆海

  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决策是否科学,方向是否正确,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和事业的兴衰。
  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真正发展先进和成熟的地区,无不都是慢决策、快实施的典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慢决策、快实施”的成功范例更是不胜枚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在1918年的《实业计划》中提出,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是科学求实精神的结晶;国务院在2006年3月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长达10年的京沪高铁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集思广益,仔细斟酌,显示出我国决策机制的日趋理性和成熟。这些项目的决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权衡利弊,比较得失,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精神,建设来之不易,经验尤为珍贵。
  丘吉尔曾说:“回顾往事,可以从中总结出这样一种体会,错误给予我们帮助,而伤害我们的正是那些自认为最聪明的决策”。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就是每当学习考察归来,很多单位都是在第一时间内就对工作思路进行了调整,还美其名曰雷厉风行。我们不知道这么迅速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在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但是,我感觉决策绝不应该是拍拍脑袋,也绝不应该是被动应付,而应该慎之又慎。决策一旦失误,将会对我们的发展和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一着不慎,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这就提醒和要求我们在调整思路的时候,在做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谋求最好,虑及最差;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审时度势;必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考虑几个行不行,慎决策、善决策、慢决策,这样的决策实施起来就会顺利,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过程,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需要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忙中多出错,慢工出细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慢决策,也不是不决策,也不是拖起来没完。快和慢是对立统一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是考虑清楚了的、琢磨透了的、看准了的,该快的时候也必须要快。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会贻误战机,丧失机遇,甚至对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和遗憾。
  决策要慢,慢在要科学决策、正确决策,决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但是一旦决策,则就要迅速实施。一个再好的决策,如果不去实施,不去执行,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要想把一个好的决策尽快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折不扣的态度、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为之努力,去为之奉献,去为之付出。要有干就要干最好,干就要干一流,干就要干在别人先、别人前的魄力和气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决策的目标顺利达成,才能让我们的理想早日实现,也才能让我们赢得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也才能创造属于我们的新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