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研究探讨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子 努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本报讯 (记者 赵东海)5月13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健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共同研究、探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县委副书记吴国庆,副县长臧玉海出席座谈会。
  赵德健在观看完全县农村工作专题片和听取了12个单位代表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强村固基”工程,精心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大幅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涌现出像塘坊、前河崖、后口头、安村等一批特色村。
  赵德健强调,东平农业众而不优、大而不强,要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打好优势牌、特色牌。要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经济联合和专业协作,推进全县农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集聚,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羊、梯门、接山等山区乡镇要重点做大做优核桃产业;东平湖及周边乡镇要加快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斑鸠店、银山等乡镇要继续稳定绿色大蒜种植面积,并切实发挥好斑鸠店镇大蒜文化产业园作用,形成东平的地方优势;南部平原乡镇、街道要积极推广“两菜一粮”和保护地栽培等种植模式,做好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文章。在畜牧业方面,要重点培植特种动物、东平湖麻鸭养殖等特色产业。
  赵德健强调,解决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这既是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举措,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要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合作社大力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把专业村、专业乡镇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推进产权抵押范围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水权延伸,同时,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农业金融机构,解决农村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等问题。
  赵德健要求,要按照城乡规划“全域覆盖”的要求,把农村社区纳入城镇规划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适度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进一步修编完善农村社区规划。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做好统筹利用土地这篇大文章,突破建设用地瓶颈。通过社区建设腾出土地,建设产业园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赵德健要求,农工办和各农口部门要发挥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善于从总体上、大局上把握形势、思考问题,找准国家政策与我县“三农”发展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主动赢得上级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凡是符合我县实际的,都可以积极借鉴,大胆实践,为我所用。要着眼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关心爱护与能力培养、激励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他们带领农村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式和任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经常性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凝聚各方智慧,使各项决策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符合社情民意;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注重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从农业、农村、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尊重民意、珍惜民力、爱惜民财,竭尽全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
  赵德健强调,要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要求,明确农业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形成山区、平原、库区产业梯次分布、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作推进上,要坚持政策推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的办法,尽快形成规模、见到效益。农村社区要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尽快做出样板、树立典型。旅游沿线的村,适当推广连排小康楼、渔家乐、农家乐、生态农庄等特色村居,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既让群众在发展旅游中受益,也为东平旅游增加新的亮点。要结合“幸福乡村”建设,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各异的秀美村庄。
  吴国庆主持会议并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