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程廷廷)走进接山镇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工人们正在忙着收蒜,刨、晾、切、捆,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熟练麻利,整个示范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也成为接山镇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中低产田效益的一个缩影。 该示范区涉及5个行政村,治理面积1.2万亩,总投资600万元。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护,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使过去“颗粒无收”的“低产田”产出了“高效益”。 通过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建成了一批具有良好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目前示范区内土地流转近一万亩,发展花卉苗木产业6000余亩,蔬菜产业3000余亩,实现了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费也由每亩800元提高到1500元左右。土地产出效益也得到很大提高,花卉苗木产业亩产值2万元以上,蔬菜产业1.5万元以上。农民把土地租给龙头企业或农业大户,每亩年租金1500元左右,同时,农民又在生产基地务工,日工资50元左右,每亩能产生务工费1500元,整个示范区年可增收2000万元以上。引进3家农业龙头企业在示范区内兴办基地,带动成立了8家农业合作社,通过为基地提供服务村集体年可增收100余万元。示范区栽植林网后,不仅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涵养了地下水源,而且营造了生态微环境,降低了风沙危害。同时,每棵树年可增值30元,仅农田林网一项农民年可增收1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