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梳子
  人来世间,上帝慷慨公允地赐予每人两把“梳子”,尽管仅有长短不齐的五根齿儿,但人们用来梳理头发,美貌万端;梳理头皮,健脑健美;梳理头绪,万事成功。
  呱呱落地的婴儿,啼哭中,双手抱头,叉开五指,开始梳理自己的头发(胎毛)。稍长,男孩梳理三岁毛、八岁毛;女孩梳理齐眉穗儿、冲天小辫子。手梳齿数有限,不能将日渐浓密的长发梳出理想的发型,困惑之余,终于发明创造了较手梳数倍齿儿的梳子,造了木梳、铁梳、塑料梳乃至于更高级的质地考究、造型各异、功能神奇的梳子。
  梳子在手,梳理头发,梳出了少男少女们的天真烂漫,梳出了成年人的风流倜傥,梳出了老年人的安详优雅,更使得美女们长发飘逸、千姿百态、貌若天仙,梳出了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们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炫目风采;梳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无奈愁绪与无限风光;梳理了岳武穆怒发冲冠、还我河山的壮志;梳理了文天祥惶恐、丁零的乡愁国恨;梳理了范仲淹居庙堂忧民、处江湖忧君的高尚情怀。
  女子出嫁,娘家人为其梳出婀娜仙姿;老人谢世,美容师为之梳理出安详之态,带着最后的尊严与世人告别。
  多少成功人士的上衣口袋,常备一把精致玲珑的梳子,不时地梳理发型,以无限的魅力、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示风采,赢得了人们的钦敬。
  梳子在手,不仅仅梳理头发,更多地用来梳理头皮,一遍一遍,梳理不止。即使是短发,乃至光头,也常用梳子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梳理,不仅仅把头梳理得一尘不染,而且把头部的每个穴位、每条神经光顾一番,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健美健体、享受健康。传说一高明的制梳大师,船载车拉大宗梳子,去寺院庙宇向剃度的沙弥和尚们推销梳子,人云不可思议,但大师的高谈阔论竟然把他们征服了。大师说,长发者固然需备梳子,剃度者也需如此。前者,梳理毛发整型,仅为别人所视,满足个人的溢美之心而已;后者,梳理头皮是为了理心理脑、健康自身,梳理中将头部神经激活,使得头脑清楚,将脑细胞活跃,头皮疏松、富有弹性、思维敏捷,更富创新。僧者若不日还俗,还能使秀发重生,乃至由白变黑、返老还童。梳理中不仅运动了头部头皮,而且将手指、手掌、臂膀关节曲伸,还拉动了全身诸多部位的活动,其功莫大焉,难以尽述。一番高谈阔论,哪位高僧不被心悦诚服,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抢购梳子呢!
  一梳在手,不单梳理头发头皮,更多的是梳理了头绪。古今中外,无论士农工商、布衣平民,还是达官贵人、党魁元首、政府首脑、科技巨匠、文坛圣手、企业大亨、决策高手,往往被千头万绪的矛盾纠纷困扰,被繁复频仍的利害争斗纠缠得焦头烂额、寝食难安,而此时此刻,智者总会静坐沉思,持把梳子,梳理出头绪,随即由山穷水尽进入柳暗花明,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快刀斩乱麻,陡然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君不见毛泽东主席身在帷幄、决策在即,常静卧躺椅,闭目养神,服务员持梳在手,轻轻地梳理其浓密的头发,轻轻地按摩宽阔的额部,不经意间,韬略既定、决胜千里、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此说来,梳子的神奇,岂何待言之乎哉……
              (刘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