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市场主体递进倍增计划成效显著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啸)去年以来,我县针对市场主体总量偏少、个体不强、竞争力较弱的短板,大力实施“111555”市场主体递进倍增计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培育税收过5亿元的企业1个,5000万元至5亿元的10个,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100个,50万元至500万元的500个,5万元至50万元的500个,500元至5万元的5000个。采取“创生个、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五步递进式工作法,强力推动工作落实。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各类市场主体个数同比增长24.2%,其中企业个数同比增长58.7%。全县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8%,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32.5%,主体税收比重同比提高了9.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培育效果明显,财税收入质量大幅改善,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实现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总量突破4万家,私营企业总量突破8000家,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21家,完成“规改股”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
  强化调度考核,确保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我县建立了由县长担任召集人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通知》,将43家“小升规”企业纳入培育库,同47家规上企业一块调度,通过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妥善应对工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目前,第一批17家“小升规”企业已纳统。把递进倍增计划实施和规上工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提高分值权重,真正把全县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培主体、抓财源、稳增长上来。
  强化政策激励,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围绕推动工作出台正向激励政策。出台了“按税收地方留成比例扶持企业,新纳规工业企业重奖,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改制上市奖励扶持”等系列政策,2019年,县财政兑现企业奖励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结合“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进行反向倒逼。扎实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对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优先发展、支持发展、提升发展、限制发展”四类分别为17家、2家、20家、2家,按照评价结果,落实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强化投资拉动,为工业稳增长注入生机活力。去年以来,我县实施工业项目80项,计划总投资139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已完工39项。新兴产业培植成效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8个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其中博达光电5G通讯特大光电晶体基片项目初步列入工信部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支持方向。瑞星集团、东顺集团等传统骨干企业持续技改,充分享受到新动能带来的红利,先后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