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党史地情同步发力 研究成果遍地开花 |
1/10/2020 8:48:17 AM
添加人:熊金华
|
本报讯 (记者 李平)2019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党群部门如何实现新作为”这一命题,坚持目标引领,突出主责主业,统筹推进党史地情研究,档案利用管理,党史馆、记忆馆、家风馆、档案馆“四馆”建设,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9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被评为全省党史史志系统先进集体,昆山党性教育基地遴选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东平移民乡村记忆馆被列入山东省方志馆东平移民文化分馆,山神庙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遴选为泰安市党史教育基地,17处红色革命遗址统计上报财政部门从明年起陆续给予政策资金扶持;5本志书、1篇理论文章被评为全省优秀科研成果奖,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个人,1份档案研究编入市委《资政参考》;我县举办首届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研究联席会、成立专家团顾问团、统筹推进“四馆”建设等经验得到中央和省市认可,共有20余个县市区前来我县参观学习。 坚持目标引领,激励干事创业。作为新组建机构,如何顺利度过磨合期,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大合唱是必须首要考虑并破解的难题。该中心立足部门职能,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打造高精专队伍”的目标,通过目标引领,全年开展集中学习研讨34次,参加省市业务培训11次,县内外专题调研16次,撰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12篇,把大家的精气神聚焦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上来。 坚持开门办史,汇聚智囊成果。作为党史地情研究部门,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富有东平特色的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水系文化往深处挖一步、向高处推一层,既是重大任务,也是执政考验。在广泛调研论证基础上,该中心成立了东平县党史(史志、档案)专家团顾问团,将县外领导、高校教授,县内资深爱好者、志愿者,基层老村干、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水系文化三个专题开展系列研究,编辑出版《东平文史研究》(季刊)两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坚持区域联动,连线成片推进。该中心举办了首届冀鲁豫红色文化研究联席会,共有两省六市十二县区参加会议,共商区域红色研究、文旅发展大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网、山东省情网均作了报道。围绕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汶河文化、移民文化、名人文化、府学文化、水系文化、红色文化等十二大文化品牌,该中心与上百个县市区取得联系,交换志鉴作品200余册,丰富了资料库。同时,该中心还统筹推进党史馆、记忆馆、家风馆、档案馆“四馆”建设,积极策划环东平湖、沿北部山区的党史教育线路,推动东平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