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的母亲
  母亲七十有五,自前年父亲病故,母亲就一个人居住,偶尔也会到儿女家走走,但都不会待很长时间。2020年的春节是压抑沉闷的,让每个国人、每个家庭都心惊胆战,新冠肺炎把14亿国人禁足在家中,大家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和反对,到最后的接受并乖乖地居家,全国上下每个家庭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与家人长期相聚,虽然有些压抑,气氛倒也其乐融融。但,母亲,却因此而孤独。
  母亲虽然与儿子们同住一个小区,但由于小区禁令,同一小区也不能互相串门,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除了洗衣、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每次跟她打电话,问起她在干什么,也总是吃饭睡觉和看电视。母亲不识字,不会读书看报,给她买得DVD也不会用,如果一天没有电话,母亲就一天一句话也不说。我和母亲的交流也只能靠电话维系着,只能每天多打几遍电话,多唠一会儿家常。随着居家隔离的日子越来越长,母亲不能下楼锻炼,尤其是新闻报道中每天感染数据的飙升,也可能是对病毒的恐惧吧,母亲的饭量在逐渐减少,慢慢地由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两餐,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都不觉得饥饿。我知道,母亲除了害怕之外,更多的是孤独。终于,在举国共同的努力下,疫情得到很大的控制,终于可以出入小区了,我赶紧把母亲接到我家。起初,母亲还很客气,谦让着说不去,但一到我家,母亲就特别的开心,和我们一起一天三顿饭,而且每次饭量都在增加,有时候还会帮我做做家务,每天晚上饭后我都会带上母亲去楼下散步一个小时左右。母亲由于年轻时干了很多超出她年龄和体力的活,全身留下了很多毛病,尤其是腰和腿,将近两个月的禁足在家,她又缺乏锻炼,腿疼得更是厉害。我就给母亲准备了一个海绵垫子带上,在楼下小花园走一圈,就让她坐在花园里的休闲椅上歇一歇,然后再走。终于,母亲由一开始的只走一圈到现在能走六七圈,而且越走越有劲了。散步的时候母亲会给我讲起她年轻时候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讲她在娘家如何挣工分、如何把三个舅舅带大(姥爷去世早,姥姥身体不好,母亲是家中大姐),如何在婆家带头干活帮助爷爷支撑我们这个家(爸爸是家中老大,母亲是长嫂)。虽然这些我已经听了无数遍,但每次我还是会很认真地去听,之所以没有嫌弃母亲的唠叨,是因为我知道母亲没有文化,一辈子靠得就是力气和志气撑起姥姥那个家,带起我们这个家,后来也是靠力气养活我们兄妹三人,母亲脑海里就这么些东西,老了又特别爱回忆,而且在回忆的过程中母亲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也假装这些事都是第一次听到,还不时地穿插着问些问题,母亲见我对她的话题很感兴趣,讲得就特别兴奋、特别开心。
  母亲在我们家待了有七八天,昨天下午突然跟我说要回去。我感到很突然,就问她原因,母亲没说什么原因,只说就是想回自己家了,我也不再强求,就帮她收拾了一下东西,送她回家。在路上我问母亲是不是在这里待得不开心,母亲否认了。问她既然没有不开心为什么还回去,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我这里我也放心。母亲长叹了一声,说道:“不能长时间在你家待着,又不是只有你自己,再说了,你毕竟是姑娘,我虽然愿意在你这里,但不能给你们添麻烦。”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我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俩都和母亲同住一个小区,对母亲也很孝顺,只有我住得离母亲远一些。我明白了,母亲还是传统老思想,觉得还是由儿子养老送终,闺女是不可以多麻烦的。
  都说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也可能是做女儿的心细吧,我想起了母亲在这里的这几天,每天下班回家都看到母亲在看电视,但每当我们回到各自房间玩手机时,客厅里突然就没有了声音,有时候我看到母亲都是在瞅着电视画面,我就告诉她不用这么介意,我们不怕打扰。但只要我们在家玩手机或是中午午休,母亲依然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母亲不识字,看电视也是全凭声音理解电视内容,可以想象没有声音的电视母亲看得有多困难,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母亲的小心翼翼,想起这些心都会隐隐作痛。有一句话叫“一娘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一娘老”,父母在,家就在,父母的家是儿女永远的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回就回,在父母跟前更是随性而为。而儿女的家永远是儿女的,父母即便是偶尔去住住,也会有很多的小心,很多的在意,很多的客气,他们的小心翼翼是源于生怕自己打搅了儿女的生活,生怕自己遭到儿女的嫌弃,生怕自己的不中用会给儿女带来麻烦……
  父母的小心翼翼,让我们心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愿天下父母都老有所养,愿天下儿女都能让父母颐养天年。      (李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