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美让人美——读作家王庆海散文集有感
  这个鼠年刚开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肆虐而来,好像整个华夏沉闷了,我当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安分守己待在家里,不给社会添乱。于是我翻开了作家王庆海的《寻找梦想的家园》《年轮》两本散文。说也奇怪,我并不是安心静坐长时间读书的料儿,却没用几天就竟然读完了,不可思议的是还读了第二遍,看来我爱上了散文,诚然更欣赏身边作家王庆海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透着特别的美,好像让我的心情也美了许多。
  说起散文,大家并不陌生,而王庆海的散文却有独特之处。短小、锋利、隽永,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骏马奔驰,他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富于文艺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王庆海,现任东平县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泰安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法院报》《大众日报》《农村青年》等报刊发表文章近400篇,曾从教十余年。无论从日常生活还是精神世界,他的散文都影响了我、感染了我、带动了我,让我时而感同身受、如叙家常,时而义愤填膺、振臂呐喊,又时而畅快淋漓、如释重负……虽然我的工作和生活很是忙碌,《寻找梦想的家园》《年轮》两本散文集总能让我发出由衷的感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我的教师生涯》一文,作者让我叹服的是他把职业干成了事业,他把教育视为良心活儿,那份责任和担当让人敬佩,经得起清贫和诱惑的那份执着和坚守叫人尊敬。作者通过点点滴滴、风风雨雨,通过从一名刚上完大学的青年教师到教学成绩全县第一名的优秀教师,再到中学副校长,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呼吁大家要将子女、学生、青年作为可成长为栋梁之才的小树苗,强调“培养”,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对师生情感、家校互通的融合从而促进教学良性发展的深刻剖析,还有对社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战略的创新理念和美好期待等,让人深思。
  王庆海的散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的是老百姓作家的独特风格、意境与韵味。《正能量与负能量》一文看不出有政治色彩,但不乏强力的论证,形象、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使得文章读起来具有强烈感染力而又意味深长,有种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只能感慨:散文一点儿也不散,而是完美的思想统一。
  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歌德也说过:无用的生命只是早的死亡。这种高尚的境界和情操在王庆海的散文中有不少体现。《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优秀是一种习惯》《有涵养的男人》等文章中,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可完全能够利用好生命的空间,尽努力去拉伸自己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在行将远去的时候至少不会为来到这个世界碌碌无为而茫然和懊悔,而会为对社会有所帮助和奉献感到骄傲与幸福。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王庆海的表达手法,其文风朴素、自然、深入浅出,且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手法多有异于他人之处,辞藻并不华丽,但意境深远、哲理深邃,无不叫人拍手称是。就像《春花和春风的爱情》《冬雨》那样:春花和春风,冬日和飘雨,花开花落花满天、春风十里不如你,冬和雨肩并肩、手牵手,他们相濡以沫、化蝶成双,把美丽化作了永恒。这些激起了我的无限遐想,从而更加热爱自然,叹服自然的灵动、美丽和沁人心脾的韵味节律。渐渐地,我又发现,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深层的意义,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大有不读不快的诱惑和回味。
  王庆海的作品善于描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有特殊的魅力和另辟蹊径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阅读之美丽、阅读之力量。《又闻乡间野菜香》生动真实的语言、鲜活的画面感、以及璇飘在旷野中的淡淡乡愁,让大家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记住乡愁、记住根,回味和追寻从前的快乐、珍爱当今的幸福,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提振起用奋斗开创美好未来的精气神。
  一篇篇小故事织就成一张知识的网,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我常常提醒自己做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堂堂,生活充满了阳光。
  读了《寻找梦想的家园》《年轮》之后,我越发敬佩作家王庆海。在他紧张而又繁杂的工作之余,能写出这么多优美且又充满正能量的散文、能为东平高质量发展摇旗助威,不得不令人赞赏。而那些怨天尤人、不思努力的人们是不是该学习下他和他的散文,从而积聚力量、提升自我,更有用于社会、为家乡的美丽之变贡献点什么呢?           (吴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