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阅读 淡淡欢喜 |
6/12/2020 11:40:07 AM
添加人:熊金华
|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年代,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经常让心疲惫不堪。让心休憩和安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这也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到处充斥着利益、欲望和灯红酒绿。能够沉下心来读一本书的人,也已经变得凤毛麟角了。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有大把的时间,但是却把这些时间要么用来天南地北的闲侃,要么用来沉浸在虚拟的电子游戏中,要么抱着手机看着这样那样的花边新闻乐此不疲。而时间就那样悄悄溜走了,但是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呢? 有一段时间,也许有些事情不如意的缘故,经常感觉烦躁的不行。那些天,连经常坚持的读书似乎都忘记了,一任日子在繁杂中度过。直到突然看到案头上放着的书,才想到已经好多天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了。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情,翻起了那些书,不大会,便感觉到心沉下来了;再一会,似乎已经融入到书中的情节中去了;慢慢地,感觉到心静下来了,不再纠缠于很多的外物,心里面多了很多的恬淡和释然。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烦躁的时候,读些《道德经》《论语》等一些国学文化方面的书,会慢慢让自己平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很多国学文化书籍都蕴含着的思想。治国、平天下,咱做不到,让自己的身心慢慢变得平和,让自己的思想逐渐变得深刻,让自己从那些闪耀着光华的思想中汲取点成长的营养,对自己来说是最现实、也是最需要的。 人经常有患得患失的时候,也经常有很多的想不开。这个时候,读一读诸如《明朝那些事儿》《这就是宋朝》《大汉王朝》等等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体验一下世事变迁的风云激荡,体验一下生命如草芥般的脆弱,体验一下那些辉煌壮丽的无可奈何,体验一下英雄的上上下下,则有了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感慨。繁华也好,英雄也罢,过去的总归过去了,而今天的世界几乎早已没有了那时的影子,只有太阳是那时候的太阳、月亮是那时的月亮,在起起落落中,看淡了沧海桑田和世事变迁。这个时候,自己的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下子变得那么渺小和无足轻重。而当我们尝试着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我们那些变迁的时候,去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去看待我们的荣辱得失的时候,才发现名利也好、地位也好、欲求也好,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连一点浪花也翻不起,就这样让一辈子过去了,而那些让自己痛苦、郁闷、失落的东西又有什么价值?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是一个整体,做好当下,面对未来,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工作和生活,用一个恬淡的心态看清和看透,身在滚滚红尘,心向岁月静好,如此,岂不更好? 闲暇的时候,背一首唐诗,念一首宋词,在感悟着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刘禹锡、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范仲淹等等的感悟中,感悟中华文化和文字的魅力,感悟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悲欢离合,慢慢地,文字在自己的心底下汩汩流淌,文字在心底下渐渐生香。而那些风情轶事,那些锦绣文字,那些风花雪月、大漠孤烟,那些豪情或者悲喜却渐渐地汇入进思想的阡陌,让自己的心灵的沙漠葳蕤出了靓丽的生命底色。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成长。岁月因阅读而有了更多的颜色,生命因阅读而有了更多的陪伴。我们虽不乞求那些大家一样的伟岸和优秀,但是,我们却会因为有了更有价值的体验而淡淡欢喜。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我是一个阅读方面的杂家,几乎从来没有过对某一方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许有过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知识欠缺而产生的“恶补”行动,比如对国学文化,比如对各种历史知识,大多数时候则是比较随性的阅读。但就是这种随性的阅读,也让我收获良多。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对宇宙的诞生、时空的交替、未来的演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是一种可以和科学对白的深层次的认知;阅读《穆斯林的葬礼》,让我眼泪掉得稀里哗啦,那是对新月之死的痛和惋惜,那么有才华的、那么完美的一个女子,在本应该绽放的年代却随风飘落,留给人无限的伤感;阅读纳兰容若的诗词,让我也有了和他一样的愁思,“我是人间惆怅客”,就在那样的境遇中,我认识了清代“第一词人”,了解了他的诗词和惆怅婉转。如今的我,则开始阅读《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这也许会给我另外一个看问题的视角。每一本书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作者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在每天的阅读时光里,我认识了很多事,也认识了很多人,更重要的,我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 阅读使人沉静,那是因为书中有一种力量,那种力量会向每一个细胞扩散;静下心来阅读,让文字在心灵至上淡淡流淌,温润着心田,氤氲着肺腑,那是对生命和灵魂的一种滋养。静静阅读,淡淡欢喜。不求生命的热烈和奔放,只希望就在那样的精神追求里,不辜负季节、温暖了阳光。 (王庆海) |
|